读世界某区域1956~2006年农业变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乳畜业 | B.混合农业 |
| C.大牧场放牧业 | D.商品谷物农业 |
下列关于该区域1956~2006年农业变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果、蔬菜种植面积扩大 | B.畜牧业比重大幅度提高 |
| C.玉米种植区呈现出北移的趋势 | D.肉牛/奶牛区向南转移 |
冻土分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多年冻土又分连续多年冻土、河谷多年冻土和岛状多年冻土,读我国某地区冻土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冻土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连续多年冻土南界以北冻土连续分布 | B.岛状多年冻土南界以南为季节冻土区 |
| C.多年冻土南界与等温线走向完全一致 | D.年均温0℃以下地区皆为多年冻土区 |
下列关于冻土对甲处自然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化学风化强,风化壳厚 | B.地面发射率增大,干旱严重 |
| C.地表水不易下渗,沼泽广布 | D.植物根系生长慢,土壤贫瘠 |
读我国南岭某山脉L的某月气温(℃)和年降水量(㎜)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甲、乙两条线可能分别代表
| A.7月气温、年降水量 | B.年降水量、7月气温 |
| C.年降水量、1月气温 | D.1月气温、年降水量 |
影响山脉L南北两侧该月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
| A.地形、冬季风 | B.云层、地形 |
| C.夏季风、地形 | D.纬度、地形 |
读2012年我国某四省(市)的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及人均生产总值表,完成下列各题。
| 地区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人均生产总值(元) |
| 北京 |
0.8 |
23.1 |
76.1 |
81658 |
| 浙江 |
4.9 |
51.2 |
43.9 |
59249 |
| 甲 |
26.1 |
28.3 |
45.5 |
28898 |
| 乙 |
12.7 |
38.5 |
48.8 |
16413 |
甲、乙两省最有可能是
| A.甲:海南;乙:山东 | B.甲:江苏;乙:贵州 |
| C.甲:海南;乙:贵州 | D.甲:江苏;乙:山东 |
四省中甲省第一产业比值最高,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劳动力素质最高 | B.地形最平坦 |
| C.水热资源最充沛 | D.机械化水平最高 |
读某区域水系分布简图和甲地气候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甲处最高水位出现在春季,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降水量大 | B.积雪融水补给 |
| C.冰川融水补给 | D.地下水大量汇入 |
与东侧相比,甲乙之间河段西侧支流少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 B.植被 |
| C.土壤 | D.地形 |
读某农产品主要生产国家及输出路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农产品最有可能是
| A.稻米 | B.牛肉 | C.玉米 | D.咖啡 |
该农产品生产地域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热带种植园农业 | B.水稻种植业 |
| C.大牧场放牧业 | D.商品谷物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