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遥感中心最新遥感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9月,青海湖面积为4402. 55平方千米,达到了近12年来的最大值。这也是从2005年开始,青海湖面积连续8年实现增长。尤其是2013年5月中旬以来,青海湖周边地区的降水量大部分偏多,充沛的降水量使青海湖来水量增加,面积不断增大。下图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下列关于青海湖流域水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A.青海湖水量补给主要依靠西南季风带来降水 |
B.青海湖流域的水循环不断影响当地地表形态 |
C.青海湖流域参与的水循环是海陆间水循环 |
D.青海湖对于布塔河径流具有调节作用 |
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及水位已连续8年呈递增趋势,结合材料判断下面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加速融化,入湖水量增加 |
B.青海湖流域内植被得到保护,涵养水源的功能增加 |
C.全球气候变暖和高原季风趋强,导致青海湖流域有降水增多的趋势 |
D.青海湖流域内城市化水平提高,农业用水减少 |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将某一天三地的昼弧长短状况绘成示意图。读图,完成题目。 ①②两地所在的半球是()
A.①地在北半球,②地在南半球 |
B.①地在南半球,②地在北半球 |
C.①②同在北半球 |
D.①②同在南半球 |
北京、①②三地纬度高低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A.北京>①>② | B.②>①>北京 |
C.①>②=北京 | D.①<②=北京 |
在某城市(40°43′N)主街道可看到旭日或夕阳位于街道正中间的景象。这种“悬日”景观的出现其实是自然与人工建筑的搭配。下图显示的是该街道某年5月28日日落“悬日”景象,据此完成题目。出现这种景观,说明图示街道的走向为()
A.东—西向 | B.东南—西北向 |
C.南—北向 | D.东北—西南向 |
该街道出现“悬日”景观,既有日出的时候,也有日落的时候。若天气条件允许,每年5月28日和7月12日会出现日落“悬日”,那么,出现日出“悬日”的日期应为()
A.2月28日和4月15日 |
B.6月22日和8月30日 |
C.9月23日和11月29日 |
D.12月5日和次年1月8日 |
该图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图回答题目。 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 |
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 |
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 |
D.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 |
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 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
C.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 | 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 |
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题目。该地可能位于( )
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 | B.地中海沿岸 |
C.北冰洋沿岸 | D.澳大利亚 |
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 )
A.正东、正西 | B.东南、西南 |
C.东北、西北 | D.东南、西北 |
该图中虚线表示41°纬线,粗黑线为70°经线。读图完成题目。如果图中河流的径流量无明显的季节变化,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处盐度季节变化非常明显 |
B.该河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
C.大陆沿岸有寒流流经 |
D.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 |
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日凌晨1:30“天官一号”与“神八”实现首次对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乙地的小华收看直播的当地时间是11月3日12: 30 |
B.该日武汉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北方 |
C.此时太阳高度大致从位于(11°S,83°W)的点向四周递减 |
D.此日北京正午某建筑影长较短,并将逐渐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