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操作时,先通电再放纸带。质量m=2.00㎏的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如图所示为选取的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O为第一个点,A、B、C为从合适位置开始选取的三个连续点(其他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次点,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 80m/s2.根据图上所得的数据,应取图中O点和B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则:(结果取3位有效数字)
(1)打B点时,重锤下落的速度为vB= m/s
(2)从O点到B点,重物重力势能减少量= J,
(3)从O点到B点,重物动能增加量= J;
(4)实验的结论是 。
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首先按右上图接线,当闭合S时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向左偏,不通电时电流表指针停在正中央.然后按右下图所示将电流表与线圈B连成一个闭合回路,将线圈A、电池、滑动变阻器和电键S串联成另一个闭合电路.
(1)上图电路中串联定值电阻的主要作用是
(2)下图电路S闭合后,将线圈A插入线圈B的过程中,电流表的指针将(填:左偏、右偏或者不偏).
(3)下图电路S闭合后,线圈A放在B中不动时,在突然断开S时,指针将(填:左偏、右偏或者不偏)
(4)下图电路S闭合后,线圈A放在B中不动时,在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滑动过程中,指针将(填:左偏、右偏或者不偏)
测一个待测电阻Rx(约200Ω)的阻值,除待测电阻外,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
电源E:电动势3V,内阻不计;
电流表A1:量程0~10mA、内阻r1约为50Ω;
电流表A2:量程0~500μA、内阻r2= 1000Ω
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20Ω、额定电流2A;
电阻箱R2:阻值范围0~9999Ω。
(1)由于没有提供电压表,为了测定待测电阻上的电压,应选电流表与电阻箱R2联,将其改装成电压表。
(2)对于下列测量Rx的四种电路图,为了测量准确且方便应选图。
(3)实验中将电阻箱R2的阻值调到4000Ω,再调节滑动变阻器R1,两表的示数如下图所示,可读出电流表A1的示数是________mA,电流表A2的示数是________μA,测得待测电阻Rx的阻值是__________Ω(此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有一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mm,游标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用它测量一小球的直径,如图1所示的读数是_________m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根金属丝的直径,如图2所示,则其读数为_________mm。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器材测量某金属丝的电阻率:
A. 电源(3V,内阻约为0.1Ω)
B. 电流表(量程0.6A,内阻约为0.1Ω)
C. 电流表(量程3A,内阻约为0.03Ω)
D. 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为3kΩ)
E. 滑动变阻器(1kΩ,0.3A)
F. 滑动变阻器(20Ω,2A)
G.待测金属丝、螺旋测微器、米尺、开关和导线等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a.截取一段金属丝,拉直并固定在两端带有接线柱的米尺上,观察其接入长度在米尺上的示数如图所
示甲所示,则读数为cm;
b.用螺旋测微器测出金属丝的直径,某次测量时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___mm;
c.正确连接电路,合上开关;
d.改变滑动变阻器的位置,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如下表:
e.断开开关,整理器材,结束实验操作。
②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该小组选用的电流表是,滑动变阻器是(只填仪器前的代号);请设计较为节能且误差较小的电路,并把下列电路连接完整。
③该小组的测量数据已标在U-I图上,请作图线并计算该金属丝的电阻值为Ω(保留两位有效
字),根据电阻定律即可得到该金属丝电阻率。
(1)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福州的重力加速度,某次实验得到的一段纸带如图所示,O、A、B、C、D为相邻的五个点,测得OA=5.5mm、OB=14.9mm、OC=28.3mm、OD=45.2mm,打下相邻两个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
①用逐差法算出福州的重力加速度g=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②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福州的重力加速度标准值为9.79m/s,比较①的结果发现两者并不相等,除了读数误差外,你认为产生误差的其它主要原因可能是。(只要求写出一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