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每题3分,共12分)
赵炳,字彦明,惠州滦阳人。炳幼失怙恃,鞠于从兄。岁饥,往平州就食,遇盗,欲杀之,兄解衣就缚。炳年十二,泣请代兄,盗惊异,舍之而去。
甫弱冠,以勋阀之子,侍世祖于潜邸,恪勤不怠,遂蒙眷遇。世祖次桓、抚间,以炳为抚州长,城邑规制,为之一新。己未,王师伐宋。未几,北方有警,括兵敛财,燕蓟骚动。王师北还,炳远迓中途,具以事闻,追所括兵及横敛财物,悉归于民,世祖嘉其忠。
中统元年,李璮叛,据济南,炳请讨之。国兵围城,炳将千人独当北面,有所俘获,即纵遣去,曰:“胁从之徒,不足治也。”济南平,入为刑部侍郎。后济南妖民作乱,赐金虎符,加济南路总管。炳至,止罪首恶,余党解散。岁凶,发廪赈民,而后以闻,朝廷不之罪也。
至元九年,帝念关中重地,思得刚鲠旧臣以临之,授炳京兆路总管。皇子安西王开府于秦,诏治宫室,悉听炳裁制。王府吏卒横暴扰民者,即建白,绳以法。王命之曰:“后有犯者,勿复启,请若自处之。”自是豪猾敛戢,秦民以安。有旨以解州盐赋给王府经费,岁久,积逋二十余万缗,有司追理,仅获三之一,民已不堪。炳密启王曰:“十年之逋,责偿一日,其孰能堪!与其裒敛病民,孰若惠泽加于民乎!”王善其言,遽命免征。十五年十一月,王薨。
十六年秋,被旨入见便殿,帝劳之曰:“卿去数载,衰白若此,关中事烦可知已。”询及民间利病,炳悉陈之,因言王薨之后,运使郭琮、郎中郭叔云窃弄威柄,恣为不法。帝卧听,遽起曰:“闻卿斯言,使老者增健。”饮以上尊马潼。改安西王相,余职如故,即令乘传偕敕使数人往按琮等。至则琮假嗣王旨,入炳罪,收炳妻孥囚之。炳子仁荣诉于上,即诏近侍二人驰驿而西,脱炳,且械琮党偕来。琮等留使者,醉以酒,先遣人毒炳于平凉狱中。其夜星陨,有声如雷,年五十九,实十七年三月也。帝闻之,抚髀叹曰:“失我良臣!”俄械琮等百余人至,帝亲鞫问,尽得其情,既各伏辜。六月,诏雪炳冤,特赠中书左丞,谥忠愍。
(节选自《元史》)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祖次桓、抚间次:驻扎 | B.即令乘传偕敕使数人往按琮等按:抓捕 |
C.十年之逋,责偿一日责:责令 | D.询及民间利病病:疾苦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赵炳“关爱百姓”的一组是( )
①城邑规制,为之一新 ②追所括兵及横敛财物,悉归于民
③胁从之徒,不足治也 ④岁凶,发廪赈民
⑤孰若惠泽加于民乎 ⑥询及民间利病
A.①②⑥ | B.③⑤⑥ | C.①③④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炳重情重义。因闹饥荒,他与堂兄前往平州去谋生,路遇强盗,强盗要杀其兄长,他挺身而出,哭着请求代替兄长去死。 |
B.赵炳处事尚宽。评定李璮叛乱时,对俘获的胁从者,他当即放走;济南妖民作乱时,他也只是处置元凶,其余都是放解散。 |
C.赵炳对不法者严惩。当发现皇子安西王府中的吏卒强横凶暴,骚扰百姓后,他及时向安西王汇报情况,对违法者加以惩处。 |
D.赵炳深得皇帝器重。皇帝任命他做京兆路总管,去管理观众重地,并特许他如果有触犯法律的人不必上奏,可以自行处置。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①者承蜩②,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③株拘④;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注释】①痀偻:驼背。②蜩:蝉。③厥:竖。④株拘:树根盘错处翻译句子。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庄子借“痀偻承蜩”的故事,来说明养生的什么基本方法?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子路,长沮,桀溺,仲由等五人. |
B.本文中长沮,桀溺为一介农夫,自然胸无大志. |
C.子路先与长沮对话,又与桀溺对话,最后是与孔子对话. |
D.孔子与长沮对话,而后又与子路对话;子路与桀溺对话. |
下列句中各句的"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长沮,桀溺耦而耕 | 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
C.耰而不辍 | 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
对文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社会纷乱,天下都是这样,你们跟谁去变革它呢 |
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况且你与其跟随孔子那样躲辟正常人群的人,哪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呢 |
C.鸟兽不可与同群. 我不能避世隐居,与鸟兽相伴. |
D.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
天下若是太平了,我也就不跟人们在一起从事改革了.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态度 (2分)
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皇甫规,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也。祖父棱,度辽将军。父旗,扶风都尉。
永和六年,西羌大寇三辅,围安定,征西将军马贤将诸郡兵击之,不能克。规虽在布衣,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乃上书言状。寻而贤果为羌所没。郡将知规有兵略,乃命为功曹,使率甲士八百,与羌交战,斩首数级,贼遂退却。举规上计掾。
其年冬,征还拜议郎。论功当封。而中常侍徐璜、左悺欲从求货,数遣宾客就问功状,规终不答。璜等愤怒,陷以前事,下之于吏。官属欲赋敛请谢,规誓而不听,遂以余寇不绝,坐系廷尉,论输左校①。诸公及太学生张凤等三百余人诣阙讼之。会赦,归家。
征拜度辽将军,至营数月,上书荐中郎将张奂以自代。曰:“臣闻人无常俗,而政有治乱;兵无强弱,而将有能否。伏见中郎将张奂,才略兼优,宜正元帅,以从众望。若犹谓愚臣宜充军事者,愿乞冗官,以为奂副。”朝廷从之,以奂代为度辽将军,规为使匈奴中郎将。及奂迁大司农,规复代为度辽将军。
规为人多意算,自以连在大位,欲退身避第,数上病,不见听。会友人上郡大守王旻丧还,规缟素越界,到下亭迎之。因令客密告并州刺史胡芳,言规擅远军营,公违禁宪,当急举奏。芳曰:“威明欲避第仕途,故激发我耳。吾当为朝廷爱才,何能申此子计邪!”遂无所问。及党事大起,天下名贤多见染逮。规自以西州豪杰,耻不得与②。乃先自上曰:“臣前荐故大司农张奂,是附党也,又臣昔论输左校时,太学生张凤等上书讼臣,是为党人所附也。臣宜坐之。”朝廷知而不问,时人以为规贤。 (节选自《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
[注]①左校:汉代劳工营的名称。②与:这里指被牵连。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会赦,归家会:适逢 |
B.欲退身避第,数上病,不见听数:屡次 |
C.永和六年,西羌大寇三辅,围安定寇:贼寇 |
D.坐系廷尉,论输左校论:判决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皇甫规荐贤让贤的一组是( )(2分)
①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
②上书荐中郎将张奂以自代
③伏见中郎将张奂,才略兼优
④愿乞冗官,以为奂副
⑤规缟素越界,到下亭迎之
⑥因令客密告并州刺史胡芳,言规擅远军营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⑤ | D.②④⑥ |
把文中加点字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克:
举:
就:
系:
诣:
听:
及:
坐:.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而贤果为羌所没。
译文:
(2)天下名贤多见染逮。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也,徙平陵。少学《易》,为郡卒史,举贤良,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后迁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强畏服。会丞相车千秋死,先是千秋子为洛阳武库令,自见失父,而相治郡严,恐久获罪,乃自免去。相使掾追呼之,遂不肯还。相独恨曰:“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武库令西至长安,大将军霍光果以责过相曰:“幼主新立,以为函谷京师之固,武库精兵所聚,故以丞相弟为关都尉,子为武库令。今河南太守不深惟国家大策,苟见丞相不在而斥逐其子,何浅薄也!”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河南卒戍中都官者二三千人,遮大将军,自言愿复留作一年以赎太守罪。河南老弱万余人守关欲入上书,关吏以闻。大将军用武库令事,遂下相廷尉狱。久系逾冬,会赦出。复有诏守茂陵令,迁扬州刺史。考案郡国守相,多所贬退。相与丙吉相善,时吉为光禄大夫,与相书曰:“朝廷已深知弱翁治行,方且大用矣。愿少慎事自重,臧器于身。”相心善其言,为霁威严。居部二岁,征为谏大夫,复为河南太守。
(《汉书·魏相丙吉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收捕,案致其罪案:核实
B 恐久获罪,乃自免去恐:惊恐
C 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非:责怪
D 相心善其言善:认为是好的,对的。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丞不以时谒以勇气闻于诸侯
B苟见丞相不在而斥逐其子,何浅薄也何以汝为复见
C恐久获罪,乃自免去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朝廷已深知弱翁治行,方且大用矣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下列各项表现魏相为官处理政事细心、严厉的是( )
①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②后迁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强畏服③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④自见失父,而相治郡严,恐久获罪乃自免去⑤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
A①②③ B ②③⑤C ①②④ D②④⑤以下各项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相年青时研习《易经》,有才学,在郡中担任小吏,被举荐为贤良;后担任茂陵县令,治政严明,社会一片安定
B在魏相第一次担任河南太守期间,丞相车千秋去世,其儿子正担任武库县令,因魏相要给他治罪而擅自离职跑了。
C有人诬告河南太守魏相残杀无辜,当地许多吏卒百姓为之伸冤;而大将军霍光却因武库令事,给魏相治罪下狱。
D魏相再次担任茂陵令时,有贬谪之意,情绪低落;好友丙吉劝导他谨慎行事,终会得到朝廷的重用。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公叔为魏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 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魏国小,又与彊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纵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太史公曰: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薄:瞧不起 |
B.公叔为魏相,尚魏公主尚:奉承 |
C.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纵横者破:揭穿 |
D.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坐:因为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 |
B.君因谓武侯曰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座 |
C.然行之于楚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
D.以刻暴少恩亡其躯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利欲熏心,热切追求功名,为谋求担任鲁将而率兵击齐,竟不择手段,杀死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 |
B.吴起为将,与士兵同甘共苦,关心士兵,甚至亲自为生了毒疮的士兵吸吮脓液,因而士兵甘为其用,在战场上勇往直前。 |
C.吴起在魏为将时,遭魏相忌恨,魏相用仆人计策,在武侯面前进谗言,然后又让公主当面斥责吴起,吴起于是离魏而入楚。 |
D.司马迁记载了吴起为将为相时的功绩,表现了吴起的政治与军事才干,同时不隐其恶,也展现了他狠毒暴戾、不施仁德的一面。 |
翻译下列句子:
(1)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