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6日,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们发现了大脑内的定位系统,一种大脑中内置的“GPS”,它让我们能够在空间中实现定位,揭示了高等认知能力的细胞层面机制。但“认知地图”的概念,究竟如何在大脑内形成,还需要探索。这说明
①科学上现已获得的真理性认识都是特定过程的产物,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科学现有的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包含着谬误的成份
③真理和谬误相伴相长于生理学研究的全过程
④研究对象的无限性及其绝对运动的属性,决定了科学任何研究成果都只是相对正确的
|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此论断主要说明了( )
|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
| B.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 D.全体公民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
下列事件反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创造者的有( )
①袁隆平的杂交技术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②Google 的实用特殊功能,使工作效率提高好几倍
③小说《蜗居》近来销量大增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这里的“时务”喻指( )
| A.经济基础决定于上层建筑规律 | B.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状况规律 |
| C.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 D.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阶级斗争规律 |
2010年7月27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上,提出了下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框架下宏观调控的五大着力点,并强调更加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列与这一财政工作思路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
| A.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 | B.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
| C.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 D.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 |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到2011年已经走过了34年.34年间,高考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之变也折射出社会之变。这里的“折射”是说()
| A.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 C.部分与整体相互依存 | D.事物的共性与个性相互联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