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许多富含哲理的谚语与成语。下列对其所蕴涵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矛盾具有普遍性
②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③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④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意识能够调节和控制人的生理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型思维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人说:“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壮年是一部小说,中年是一篇散文,老年是一部哲学。”从哲学上看,这句话表明( )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
C.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多难兴邦”贵在“兴”。“多难兴邦”就要自强不息。这是因为()

A.矛盾双方的对立是有条件的 B.矛盾双方的同一是无条件的
C.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D.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不可分的

有一首数字诗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假如我们把诗中的数字的位置随意调换,这首诗可能就不再别有情趣了。这表明我们要( )

A.抓住主要矛盾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注重量的积累 D.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据报道,为了坐上教室里“人气宠儿的最佳风水方位”,河南商丘市一名14岁的中学生在网上占卜后,缠着老师给自 己调换座位,理由是这样能提高自己日益下降的学习成绩。这种思想()

A.否认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B.否定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C.没有把握事物的整体联系 D.没有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气者,理之依也”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