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曲线上的点 |
S1 |
S2 |
S3 |
S4 |
S5 |
N |
20 |
50 |
100 |
150 |
180 |
(K-N)K |
0.90 |
0.75 |
0.50 |
0.25 |
0.10 |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K-N)/K值为0.50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为激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含量甚微的①经过分级调节作用,可明显增加③的分泌 |
B.激素②是调节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的主要激素 |
C.血中③的浓度过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促进作用减弱 |
D.③几乎作用于全身的靶细胞,促进其细胞代谢 |
CAV-16是一种病毒,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下列有关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CAV-16侵入人体后,刺激活化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抗体 |
B.人体内的巨噬细胞吞噬入侵的CAV-16的过程属于胞吞作用 |
C.成熟的B淋巴细胞经CAV-16刺激后即可进行分裂和分化 |
D.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细胞会迅速直接产生抗体 |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稳态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形式是神经调节,神经冲动在神经上是双方向传导 |
B.血浆蛋白参与内环境渗透压的调节,与免疫无关 |
C.致敏B淋巴细胞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分裂必须要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协助 |
D.要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动物体就必须能及时感知内环境的变化,并及时作出反应加以调整 |
关于哺乳动物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缺铁时,血红蛋白的合成量会减少 |
B.成熟红细胞中没有血红蛋白mRNA的合成 |
C.红细胞中能贮存大量氧气分子,故氧气分子进入红细胞为主动转运 |
D.血红蛋白基因突变可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XAX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
B.葛莱弗德氏综合征(47,XXY)患者变异是因三条性染色体上基因重组所致 |
C.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基因互换势必导致基因重组 |
D.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遗传时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