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西方人士纷纷前往某国取经。它的经济的一枝独秀和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西方一名记者从该国回去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词。文中的“某国”应该是( )
A.苏联 | B.波兰 | C.印度 | D.中国 |
小明同学是惠州人,他自豪地说:我家乡有一位名人,是率领“铁军”独立团屡建战功的北伐名将。这位“北伐名将”是()
A.叶挺 | B.贺龙 |
C.廖仲恺 | D.彭德怀 |
孙中山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官学校”位于()
A.广州 | B.长沙 |
C.武汉 | D.上海 |
下图是1920年的一幅漫画,画中妇女所靠的刻有“三从四德”的石柱摇摇欲坠,反映了封建道德思想已经动摇。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四提倡、四反对”的影响 |
B.十月革命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
C.五四运动初步胜利的影响 |
D.中共“一大”召开的影响 |
1915年张老太爷从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A.西式洋楼里,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饭 |
B.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 |
C.观看电影《定军山》 |
D.拖着长辫的男人在用油票和布票买洋油、洋布 |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这句话评价的是()
A.科举制度的废除 | B.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
C.《申报》的创办 | D.商务印书馆的兴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