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人生活的历史信息。其中介绍错误的是
A.生活在长江流域 | B.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
C.种植粮食作物粟 | D.使用磨制石器生产 |
“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戊戌变法 | B.五四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歌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歌谣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
①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②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③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④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义深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帝国主义国家放松对中国经济掠夺 |
C.外国列强的棉纱在中国大量倾销 | D.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 |
同学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他的‘实业救国’的理想最终也只能成为空想,大生纱厂的命运就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缩影。”同学乙:“在读书人普遍把‘考取功名、步入仕途’作为人生目标的社会里,中了状元却弃官从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他报国的志向、坚定的信念、创业的精神不仅为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树立了标杆,也成为今天我们学习的榜样。”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议论的人物是()
A.康有为 | B.张謇 | C.孙中山 | D.严复 |
下表是中国纱厂1915~1919年盈利指数情况。对表中数据所含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
年份(年) |
1915 |
1916 |
1917 |
1918 |
1919 |
盈利指数(%) |
-4.38 |
7.61 |
36.73 |
21.43 |
70.56 |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
B、使中国民族工业从此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C、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
D、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