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会主义创始人的思想家热衷于在头脑中用理性构想未来社会。他们对资本主义的谴责和对未来世界的渴望,都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及其规律性的非科学认识基础上的,充满浪漫主义的良好愿望和主观臆想构成了他们的基本特点。”引文中的“社会主义创始人”是指( )
A.法国启蒙思想家 | B.空想社会主义者 |
C.马克思和恩格斯 | D.巴黎公社领导人 |
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以下哪一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更完整( )
A.垄断组织的产生 |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 |
C.新型工厂制度产生 | D.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 |
“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A.海外市场的形成 | B.垄断组织的出现 |
C.圈地运动的推进 | D.民主制度的确立 |
下列关于殖民扩张的描述,表述错误的是()
A.殖民扩张过程中大量财富流入西欧 |
B.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
C.殖民扩张的方式有武力和商品贸易 |
D.17世纪,殖民国家中英国占主导地位 |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道美洲之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人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观/发现 |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是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他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 )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