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这表明列宁主张( )
A.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
C.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D.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 |
1930年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由李立三起草的《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即《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定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并认为中国革命一爆发就会“掀起全世界的大革命”。这表明( )
A.当时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
B.共产党内的右倾错误依然存在 |
C.共产党内部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存在分歧 |
D.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出现了重大失误 |
1944年7月《新华日报》社论:“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孙中山的事业已经有了它的继承者,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的势力。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过了的工作。”据此可知( )
A.中国共产党要仿行美国政治模式 |
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
C.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革命的根本目标一致 |
D.当时中国革命的任务仍是实现独立与民主 |
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1923—1926年的频度高于前两段时期,其原因是( )
起止时间 |
1915—1918 |
1919—1922 |
1923—1926 |
文章篇数 |
770 |
631 |
128 |
“革命” |
0.78% |
2.45% |
25.14% |
A.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 B.十月革命的影响
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D.土地革命的开展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 )
①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②任务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
③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④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1920年1月,北大学生张国焘、康白情、许德珩等到上海拜访孙中山先生。孙中山说:“你们学生反抗北京政府的行动是很好的,你们的革命精神也是可佩服的。······如果我现在给你们五百支枪,你们能找到五百个真正不怕死的学生托将起来,去打北京的那些败类,才算是真正革命。”许德珩等回答:“孙先生也掌握过几万人的部队,何以革命还是失败了呢?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思想、旧势力,在那里艰苦奋斗,学生们赤手空拳不顾生死的与北京政府抗争,只因为没有拿起枪来,就不算革命吗?”下列归纳以上两种观点的思维角度的选项是( )
A.五四运动非革命/ 五四运动是革命 |
B.五四运动是学生反政府/ 学生反旧思想旧势力 |
C.革命是暴力夺权/ 革命是和平请愿 |
D.革命是枪杆子里出政权/ 文化运动也能促进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