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曾谈到“凡择言事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知晓治体”。这里的“言事官”是指( )
A.丞相 | B.监察官 | C.内阁首辅 | D.军机大臣 |
下表中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战争名称 |
时间 |
战争影响 |
|
A |
鸦片战争 |
1840~1842 |
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1856~1860 |
圆明园遭到破坏 |
C |
甲午中日战争 |
1894~1895 |
清政府被迫开放南京、苏州等地为商埠 |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900~1901 |
导致义和团运动爆发 |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抗日战争 |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 “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
“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材料描述的这一部门指的是A.秦A.代的三公B.元代的中书省
C.唐代的三省D.明朝的内阁
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的实行有关的是
A.“世胄嗫高位,英俊沉下僚” | B.“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