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钢的《中国政治制度史》:“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 A.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
| B.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
|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
|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
清代,除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官窑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表明这一时期()
|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
| 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
| C.官窑生产完全被民窑生产取代 |
| D.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
古代中国曾有“千年田地八百主,田是主人人是客”的谚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国家推行土地轮休政策
C 社会动荡朝代更迭频繁 D.农民经营无方土地抛荒
阅读下表(表中之数字,表示各时代在各区域中治水事业活动之次数)。据此无法推论的是()
| 省份 时代 |
陕西 |
河南 |
山西 |
河北 |
甘肃 |
四川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湖北 |
湖南 |
云南 |
| 汉(公元前206~公元221年) |
18 |
19 |
4 |
5 |
1 |
1 |
1 |
4 |
1 |
1 |
1 |
||||
| 隋(598~618年) |
9 |
4 |
3 |
1 |
1 |
1 |
2 |
4 |
2 |
||||||
| 唐(618~907年) |
32 |
11 |
32 |
24 |
4 |
15 |
18 |
12 |
44 |
20 |
29 |
4 |
7 |
1 |
A.黄河治理是古代治水的重点
B.从汉代到唐朝疆域不断扩大
C.水利是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D.经济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
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而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
| A.手工业的发展 |
|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
| C.商品经济的发展 |
|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
《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ā)省声。”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 )
| A.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
| 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
| 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
| D.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