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上海3000余家大工厂开工率只有20%。天津63家橡胶企业,上半年只能发挥生产能力的20%——40%,下半年绝大部分停工。青岛1000余家工厂,只有四分之一处于半开工状态,其余全部停工。导致这一时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有( )
①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
②连年战争的破坏
③民族工业间的恶性竞争
④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元史•地理志一》中称:“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从实质上说明元朝时
| A.政府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 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
| C.边疆地区人民负担沉重 | D.边疆与内地的差别消失 |
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 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 |
| 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 |
| 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
| 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下列政治力量中曾属近代反封建的进步力量后又被时代进步潮流迅速“新陈代谢”的有
①地主阶级抵抗派 ②洋务派 ③维新派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梁启超在评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 这里的“新”指的是
| A.学造器物 | B.仿行制度 |
| C.提倡思想解放 | D.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
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 A.革命史观 | B.社会史观 |
| C.全球史观 | D.近代化史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