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 蠹,蛀虫)。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 )
| 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
|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
|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 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
在晚清像李鸿章、袁世凯那样的重臣均非科举出身,另一方面像张謇这样中了状元也不做官,而是经商办实业。这反映了
| A.读书人为救国放弃科举考试 | B.清朝从根本上改变了用官制度 |
| C.清朝废除了科举制度 | D.科举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不能培养实用人才 |
中国茶和茶文化历史悠久,享誉全球。“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彰显中国茶文化魅力的流行语。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A.电报业 | B.大众报业 | C.铁路交通业 | D.轮船航运业 |
道光皇帝1842年7月发过一道密谕:“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该夷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道光皇帝畏敌妥协,与英方妥协议和 | B.清统治者仍然端着天朝上国的空架子 |
| C.揭示了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 D.此密谕直接促成了《南京条约》的签订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却没有出现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
| A.自然经济的抵制和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
|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的发展 |
|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
“它有火的刚烈、水的优雅、土的敦厚。”“中国人把那个看似普通的泥土,在水与火的灵动下,在中国人心灵与精神的升华中,成就出这种美丽的器皿。”这描述的是中国的
| A.青铜器 | B.铁器 | C.玉器 | D.瓷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