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拍一拍翅膀,地球的另一端就产生一场风暴”。这是由气象学家提出的混沌学理论。下表对应符合该观点的是( )
| |
蝴蝶拍翅膀 |
产生的风暴 |
| A |
宋元时期商业空前繁荣 |
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
| B |
英国等完成工业革命 |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 C |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1929年的大危机 |
苏联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
| D |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
“二战”后西欧和日本崛起 |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
|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 |
| 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
| 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
中国近代先进人物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趋势。导致这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成果的先进性 |
| B.中国知识分子提倡和传播西学 |
| C.列强入侵,西学不断涌入中国 |
| D.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
1920 年,梁启超赴欧洲考察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哪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 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材料表明梁启超的态度是
| A.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B.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 |
| C.阻止西方科学在中国传播 |
| D.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
蔡元培曾经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他于1934年在《中山文化教育季刊》创刊号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吾人一说到文化运动,就不能不联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因为它实在是文化运动上最显著的一个例证。……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其原因是两者
| A.都提倡吸收外来文化 | B.指导思想皆为理性主义 |
| C.内容都蕴涵人文主义 | D.都主张古典文化的复兴 |
陈寅恪先生指出“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其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他的主要观点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B.学贯中西才能够创新中国文化 |
| C.中国文化本体论 |
| D.传承中国文化是民族精神寄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