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民主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
| B.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
| C.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
| D.代表了当时民主革命的方向,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而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
|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
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
| C.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 D.积极发展“新经济” |
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这种做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 B.增加了政府收入 |
| C.造成国家财政困难 | D.扩大了社会消费 |
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
| A.全部上缴国家 | B.只能由政府收购 | C.必须限量交易 | D.农民可以自由支配 |
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美国政府建立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在于
| A.拉动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 B.发展农业以摆脱经济危机 |
| C.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 | D.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