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百姓心为心。”(《老子》) “故人君者,欲安,则莫若平政(注:平政即为政清明)爱民矣”。(《荀子》)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上述材料体现的核心治国理念是:( )
A.爱惜民力 | B.取信于民 |
C.为政清明 | D.以民为本 |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和约的经济后果》一书中说:“凡尔赛条约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这是因为
A.它建立在相对平等的经济军事制裁的基础上 |
B.它建立在武装干涉苏维埃政权的基础上 |
C.它建立在对战败国割地、赔款、分赃的基础上 |
D.它建立在对殖民地进行委任统治的基础上 |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认为民主政治有“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原则民主指的是一种把民主当作自由和平等这两大人类核心价值的体现而加以赞美的态度。程序民主指的则是一种把民主当作治理人类社会的最好手段来予以认同的态度。根据上述观点,美国《1787年宪法》应该是
A.更集中体现程序民主 | B.更集中体现原则民主 |
C.原则民主高于程序民主 | D.既非原则民主也非程序民主 |
南怀瑾说“历史的记载,不外人与事。从人的方面来讲,大概又分两个方向来立论,拿旧的观念说:一个是经,一个是权。经是大原则,不能变动,权又叫作权变,就是运用的方法。”就中国近代而言,下列属于“经”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百日维新 | C.辛亥革命 | D.民主革命 |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 B.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
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 D.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
北平部分国民党员于1931年9月19日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请息内争,共抗外敌”;11月4日,北平大学教授也提出“立泯派系之见,共赴国难”。这说明
A.国难当头使民族矛盾激化 | B.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 |
C.中共统一战线政策被接受 | D.国共内战受到一定遏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