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6分)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其评价商鞅变法作用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商鞅变法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改革措施。(6分)
材料三 (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露田)。……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唯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
——《魏书·食货志》
(3)根据材料三概括授田的主要标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授田在当时的作用。(8分)
美国的边界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等无形边疆的扩展。对于美国这种有形与无形的扩展,历史学家常常会追问:美国的"边疆"到底在哪里?
问题:
(1)美国是如何扩展其"边疆"的?
(2)这种扩展的影响是什么?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公报宣称:我们坚定不移的宗旨是消灭德意志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从此永远不能破坏世界和平。
问题:
(1)"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2)能够"消灭德意志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措施有哪些?
(3)你如何评价这些措施?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案例一: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判以罚金后释放。
案例二:汉武帝推行币制,主管财政的官员颜异表示反对,武帝不悦。后来,有人在颜异面前批评朝政,颜异未加反驳,只是冷笑一声。廷尉张汤弹劾道:身为九卿重臣,不公开表示意见,而是在肚子里诽谤皇帝,这叫"腹诽",属"大不敬"!颜异因此下狱,死在监狱里。
问题:
(1)从以上案例来看,汉朝廷尉的职责是什么?
(2)张释之和张汤对冒犯皇帝的行为判决轻重悬殊,排除其他因素,在立法指导思想上有什么不同?
(3)案例一如果发生在唐朝,是否会维持原判?为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银毕输于官。……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材料二:17世纪初年杭州府钱塘县赋税51900.5T;1826年保宁府赋税15232.6894664丁。
问题:
(1)材料一所叙述的赋役制度是什么?
(2)材料一所叙述的赋役制度推行后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一与材料二中两个"丁"的含义不同。根据材料情境推测这两个"丁"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古诸部),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摘自《清圣祖实录•康熙帝》
(1)康熙为什么不再修补长城?
(2)今天我们对长城价值的认识与康熙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