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可理解为地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下图为某地的气候资料图,a、b、c分别表示气温、实际蒸发量、最大可能蒸发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地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 A.热带沙漠气候 | B.温带大陆性气候 |
| C.热带草原气候 | D.热带雨林气候 |
该地最可能位于
| A.澳大利亚内陆 | B.巴西高原 |
| C.里海沿岸 | D.非洲北部 |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2001—2005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
|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
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 A.更高的社会地位 | B.更多的休闲时间 |
| C.更高的收入 | D.更优的自然环境 |
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有()
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数量增加;②有利于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③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④有利于农村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资料一: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期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
资料二:(新华网)未来30年,我国人口将形成5亿城镇人口、5亿流动迁移人口、5亿农村人口“三分天下”的格局。据此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 B.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低 |
|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 D.城市化速度快 |
预计2015年前后,我国达到“人口红利”高峰,“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 A.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 B.人口总量减少 | C.就业困难 | D.经济衰退 |
2010年11月,全国开展新中国以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通过人口普查不能弄清
| A.人口数量 | B.人口构成 | C.人口合理容量 | D.城市化水平 |
非洲赤道附近东非高原上形成了热带疏林草原,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D.非地带性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