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土豆效应”指的是在大萧条时期,土豆需求量会激增,比喻消费者舍弃高端奢侈品而转向中低端产品,并导致对后者的需求上升,进而推高低成本产品的价格。由此可见
①经济越萧条低端商品利润越高 ②供求关系决定着土豆的价格
③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④求实心理主导这一消费效应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宋代苏东坡读书用的是“八面受敌”法。一本书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复研读。从这一角度读,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从另一角度读,解决另一方面的问题。如此步步深入,最后就掌握了这本书的全体,书也就读“厚”了。“八面受敌”法启发人们读书要( )
A.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 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C.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着眼于整体 | D.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
列宁说:“任何真理,如果把它说得‘过火’……加以夸大,把它运用到实际适用的范围以外去,便可以弄到荒谬绝伦的地步……”这句话主要表明( )
A.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 | B.真理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
C.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 D.真理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
明代画家徐渭的《墨葡萄图》是中国写意画的代表作之一。画家随意涂抹点染,任乎性情,一种饱经风患、抱负难酬的无可奈何的愤恨与抗争,已尽情抒泄于笔墨之中。这说明艺术作品( )
A.是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 B.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
C.源自于艺术家的艺术天分 | 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 |
下列选项与“万物皆备于我”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
A.旋岚偃岳而常静 | B.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
C.存在就是被感知 |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
黑格尔认为:“矛盾则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因为自身具有了矛盾,它才会运动。”杜林则认为:“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这种分歧体现了(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对立 |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 |
C.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对立 |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