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是我们生活的大洲,它地域辽阔,文化多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亚洲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洋,西南以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
(2)A地终年高温多雨,属气候类型.B地气候终年严寒,A、B两地气候差异主要是受 因素的影响.
(3)亚洲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下图中,位于亚洲的是:()(双项选择).
下图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地势特征主要有:,呈状分布。受地势影响,我国许多大河流向为,水能资源在处十分丰富。
(2)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巫山—雪峰山。大兴安岭东侧为平原,西侧为高原,该高原地表特征为。
(3)从地形上看,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及低缓的地区。
下图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地的气候类型是气候,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纬线)附近。乙地区气候的显著特征是。
(2)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的(东、西)岸,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的(东、西)岸,季风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 。
(3)赤道地区终年高温,极地地区终年寒冷,形成这种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
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是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地理和地理特点的不同而划分的。
(2)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地理环境差异明显。甲、乙两地区相比,乙地区降水量较,耕地多。
(3)丙地区有“世界”之称,其最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4)丁地区与甲、乙地区相比,丁地区距海,形成了以为主的自然特征,该地区农业生产部门以业为主。
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2)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更替。地球形成了四季更替。
(3)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上。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地球公转至图示甲、乙、丙、丁中的处,这一天的节气为北半球的日。
(4)一年中,南通市正午太阳升得的高度。夏至日最高,地面物体的影长最短;冬至日升得最低,地面物体的影长最长。图15为我市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某年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和12月22日绘制的“某教学楼正午影长示意图”。 ①、②、③、④四图中,可表示夏至日该教学楼正午影长的是。
读下左图"美国本土略图"和下右图 "中国东北地区略图",结合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玉米属于喜温作物。小麦喜温凉气候,比较耐旱。水稻属于喜温喜湿作物,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水分供给。
(1)河流①是,它为农业提供充足的。
(2)山脉②是,山脉北段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3)美国中部与我国东北地区都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是。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的好处:效率高、。
(4)甲、乙两区域水稻分布纬度较高的是,其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