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小球发生正碰.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图乙为它们碰撞前后的s-t(位移时间)图象.已知m1=0.1㎏.由此可以判断( )
A.碰前m2静止,m1向右运动 |
B.碰后m2和m1都向右运动 |
C.m2=0.3kg |
D.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了0.4J的机械能 |
用MN表示A、B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下图表示射向分界面的一束光线发生反射和折射时的光路图。则其中正确的判断是
A. 两介质相比,A是光疏介质,B是光密介质
B. 光由B进入A时有可能发生全反射
C. 光由A进入B时不可能发生全反射
D. 光在介质B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介质A中的传播速度
关于光的全反射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光密介质的密度大,光疏介质的密度小 |
B.光由光疏介质到光密介质时,可能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
C.光由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时,一定要发生全反射现象 |
D.光由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时,可能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
在物理学史上,首先提出光的电磁说的物理学家是
A.麦克斯韦 | B.奥斯特 | C.惠更斯 | D.托马斯·杨 |
关于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对平衡力所做功的代数和不一定为零 |
B.一对平衡力中,其中一个力做正功,另一个力一定做负功 |
C.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一定为零 |
D.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一定为正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对一个给2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三个给6分,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最早是由汤姆孙提出的 |
B.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原子的“枣糕模型”结构,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
C.我国大亚湾核电站就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 |
D.当氢原子从n=4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会辐射出光子 |
E.紫外线照射到锌板表面时能产生光电效应,则增大该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