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向英国输送羊毛和矿石、加拿大向其输送木材、开普敦向其提供钻石和驼毛、印度为其种植棉花。英国则向这些国家输送工业制成品。“以上现象说明了( )
A.英国资源很匮乏 |
B.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形成 |
C.英国与其他各国平等贸 |
D.英国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
瞿秋白(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于1920年到苏俄考察,著有《俄乡纪程》,文中写道:“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立刻可以显示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这一言论
A.是对斯大林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反思 | B.设想在中国进行新经济政策的实验 |
C.证明了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 D.基本上反映了当时苏俄的经济探索 |
在欧洲人眼里,地球的真实构成是一个神秘的话题。中世纪的地图将地球绘成光盘状,中心为耶路撒冷。一些奇形怪状的图形向四周幅射开来,代表三座已知的大陆,标注着伊甸园和《圣经》记载的其他地方。造成当时地图形状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缺乏对世界其它地区的了解 | B.宗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据支配地位 |
C.中西方当时从未有过任何的联系 | D.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异常缓慢 |
马克思在1861年向朋友介绍某本书时这样写道:“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虽然存在许多缺点,但是在这里不仅第一次给了自然科学中的‘目的论’以致命的打击,而且也根据经验阐明了它的合理的意义”。马克思这样说的原因主要是该书
A.强调自然界中生物物种是不断进化的 |
B.强调“适者生存,劣者淘汰”的观点 |
C.强调自然界物种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
D.证明整个有机界都是长期进化的产物 |
苏格拉底的哲学具有惟知是德和灵肉对立两个核心,他不爱好观看虚构戏剧,却要读《伊索寓言》,因为他以为一切都需要通过证据,才能清晰、朴真、实证。由此可以看出苏格拉底
A.反对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 | B.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 |
C.尊崇理性,批判传统,强调道德作用 | D.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基本的美德 |
11.1970年10月1日,尼克松表示“如果说在我去世之前,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去。”……尼克松的话已说到这个程度了,豪爽的毛泽东也立即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欢迎他来华访问。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尼克松此时的心境。下列选项中最符合尼克松“心境”的是
A.美国经济危机,以致失去了大国地位 | B.越南战争已结束,美国军事受到重创 |
C.历经多年斗争,总算明白了敌友关系 | D.苏联强势,美国考虑中国的战略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