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
|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
|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
|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
1933年8月1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瑞金举行阅兵、宣誓、、授章、授旗仪式,纪念“八一”节。从此“八一”就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这主要是为了纪念
| A.井冈山会师 | B.南昌起义 | C.北伐战争 | D.秋收起义 |
“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誓起到处皆闻殷殷雷。”——董必武题嘉兴南湖烟雨楼,对联中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哪次会议有关
| A.中共一大 | B.国民党一大 | C.中共三大 | D.八七会议 |
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
|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
美国1787年宪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 意,……;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这主要体现了这部宪法的
| A.自由原则 | B.制衡原则 | C.民主原则 | D.平等原则 |
布什总统在某次内阁会议上就对伊拉克增兵问题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内阁成员都表示反对。但布什在宣布结果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
| A.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 B.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 |
| C.违背宪法,布什反对无效 | D.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