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点石斋画报》创办,上至朝政大事,下到市井百态,包括各国风俗、火车轮船及声、光、化、电等近代科学知识均有报导。多为一事一画,上文下图。“故士大夫可读也,下则贩夫牧竖,亦可助科头跣足(意:无拘无束)之倾谈;男子可观也……螓首蛾眉(指女子),自必添妆罢针余之雅谑。”该刊物
①注重读者群体的广泛性 ②反映了西学东渐浪潮 ③呈现形式通俗、平易 ④在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
|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①基本仍属小农经济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中国历代封建政府大都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其原因不包括
| A.小农经济是封建政府王朝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 |
|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政权安危 |
| C.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
| D.小农经济的存在有利于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冷战”下的世界 | B.大国博弈下的国际关系 |
| C.第三世界的兴起 | D.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 |
仔细欣赏下列美术作品,哪幅作品最有可能利用了当时最新科技成就?



A B C D
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对国家国际地位有重要影响
②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是科技竞争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
| A.①②③ | B.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