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巨大作用。下列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和争夺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
B.新兴独立国家在国际上处于弱势地位 |
C.西欧和日本的迅速崛起 |
D.新兴的独立国家谋求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 |
下图是近代火柴工业留下的商标——火花。火花中信息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发展民族工业的内在动力是
A.政府放宽限制 | B.爱国心的驱使 | C.国际竞争激烈 | D.国际地位提高 |
茅盾的小说《春蚕》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
C.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 D.列强凭借特权打开中国市场 |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民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造成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不让民产之土布、土棉出口 | B.民众缺乏爱国心,追求洋布、洋棉 |
C.手工制造的土布、土棉产量太低 | D.大量倾销的洋布、洋棉价廉物美 |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 B.抑商、禁海政策 |
C.农工商皆本 | D.保护海洋渔业资源 |
英文单词CHINA小写是瓷器的意思,古代中国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领先,中国被西方国家称为“瓷器大国”。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瓷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商中期到东汉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
B.宋代制瓷技术大放异彩,涌现出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定窑等名窑 |
C.唐朝有唐三彩,元代有珐琅彩,明代有青花瓷,清代有粉彩瓷 |
D.在欧亚非地区都曾有中国古代的瓷器出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