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以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本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字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名我当(                )   (2)驼种树  (             )
(3)早缫绪  (             )   (4)故且怠  (             )
下列句中加点字活用和“传其事以为官戒”的“传”相同的是(   )

A.则其天者而其性得矣 B.其肤以验其生枯
C.而木之性以离矣 D.又何以蕃吾生而吾性耶

翻译下列句子
(1)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2)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本文是一篇带有       及政论色彩的传记文。文中把郭橐驼和“他植者”进行      (填一种写作手法),阐述了郭橐驼种树的原理,其种树之理是                                         。(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又把种树和“官理”进行          (填一种写作手法),得出“养人术”,“养人术”具体指:                                            。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2分,每小题3分)
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或曰京兆万年人也。岐王李茂贞不贵文士,故其俗以狗马驰射博弈为豪。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累为秦陇诸州从事。茂贞死,子从伊袭父位,承制补宝鸡令。后唐长兴初,从俨入朝,以梦锡从及镇汴。为左右所,遂来奔。烈祖 辅吴,召置门下,荐为大理司直。及受禅,擢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益见奖遇。遂直中书省,参掌诏命,进给事中。时以枢密院隶东省,故机事多委
梦锡重厚方雅,多识故事,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尚法律,任俗交,人主亲决细事,烦碎失大体。宜修复旧典,以示后代。烈祖纳其言。元宗在东宫有过失,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及即位,首召见慰勉,欲用为翰林学士自近。
宋齐丘党,恶其不附己,坐封驳制书,贬池州判官。及齐丘出镇,召为户部郎中,迁谏议大夫,卒以为翰林学士。复置宣政院于内庭,以梦锡专掌密命。而魏岑已为枢密副使,善迎合,外结冯延巳等相为表里。梦锡终日论诤,不能胜,罢宣政院,犹为学士如故。称疾纵酒,希复朝。会钟谟、李德明分掌兵吏诸曹,以梦锡人望言于元宗,求为长史,拜户部尚书知省事。梦锡耻为小人所推荐,固辞不得请,惟署牍尾,无所可否。延巳卒文致其罪,贬饶州团练副使。梦锡时以醉得疾,元宗之,留处东都留守。周宗力劝梦锡止酒治疾,从之,乃少瘳。召为卫尉卿,改吏部侍郎,复为学士。交泰元年,方与客坐谈,忽奄然率,年六十一。年后才逾月,齐丘党与败。元宗叹曰:“梦锡平生欲去齐丘,恨不使见之!”赠右仆射,谥曰康。
梦锡文章典雅,歌诗亦清丽,然绝不喜传于人。刚褊少恕,每以直言物。尝与元宗苦论齐丘辈,元宗辩博,曲为解释,梦锡词穷,乃顿首曰:“大奸似忠,陛下若终不觉悟,家国将为墟矣!”及割地降号之后,公卿会集,有言及周以为大朝者,梦锡大笑曰:“汝辈尝言致君尧舜,何故今日自为小朝邪!”众皆默然散去。每公卿会集,辄喑呜大咤,惊其坐人,以故不为时所亲附。然既没,皆以正人许之,虽其仇雠,不敢訾也。
(节选自陆游《南唐书·卷七》,有删改)
①烈祖:指南唐创立者李昪,为南吴建立者杨行密养子。②元宗:指李璟,是南唐第二个皇帝,后因受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左右所谮:诬陷
B.元宗之怜:可怜
C.乃少瘳:病愈
D.每以直言物忤:触犯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机事多委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
B.欲用为翰林学士自近臣具表闻
C.称疾纵酒,希复朝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D.其仇雠,不敢訾也相如驽,独畏廉将军哉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常梦锡品行方正的一组是()
①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②首召见慰勉。③梦锡终日论诤。④梦锡耻为小人所推荐,因辞不得请。⑤歌诗亦清丽,然绝不善传于人。⑥汝辈尝言致君尧舜,何故今日自为小朝邪。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列祖把常梦锡招至门下后,对其非常赏识器重,把一些重要事务交给他处置,并让他在宣政院专管机密。
B.常梦锡持重敦厚,品行方正,谏言修复旧典,被烈祖采纳。元宗即位后,首先召见了常梦锡,并对他抚慰勉励。
C.常梦锡对自己被钟谟等推荐做户部尚书深感羞耻,上任后,他只在文书末尾签字却不表明自己的态度,应付公务。
D.常梦锡性格耿介,忠于朝廷,认为元宗不识宋齐丘朋党真面目,就直言进谏;元宗被迫自降尊号后,他认为自己有失辅佐之职。


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
(2)梦锡平生欲去齐丘,恨不使见之!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必讲篇目文言翻译
(1)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选自《齐人有一妻一妾》
译:

(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选自《弈秋》
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人。九岁能文,十三治《尚书》,教授生徒。
②后唐长兴四年举进士。晋天福中,以文章宰相桑维翰,深器之,即奏为监察御史。及维翰出,皆请质为从事。契丹侵边,少帝命汉祖等十五将出征。是夜,质入直,少帝令召诸学士分草制,质曰:“宫城已闭,恐泄机事。”独具草以进,辞理优赡,时人称之。周祖征叛,每朝廷遣使赍诏处分军事,皆合机宜。周祖问谁为此辞,使者以质对。叹曰:“宰相器也。”
周祖自邺起兵向阙,质匿民间,物色得之,喜甚,时大雪,解袍衣之。六年夏,世宗北征,质病留京师,赐钱百万,俾市医药。世宗不豫,入受顾命。
④及太祖北征,为六师推载,自陈桥还府署。太祖对之呜咽流涕,具言拥逼之状。质等未及对,军校罗彦环举刃拟质曰:“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太祖叱彦环不退,质不知所措,乃降阶受命。
⑤先是,宰相见天子议政,必命坐面议之,从容赐茶而退,唐及五代犹遵此制。及质等惮帝英睿,每事辄具劄(同“札”)子进呈,由是奏御浸多,始废坐论之礼。乾德初,以质为大礼使。质与诸人讨论旧典,定《南郊行礼图》上之。帝尤嘉奖。由是礼文始备,质自为序。九月,卒,年五十四。太祖闻之,为悲惋罢朝。
⑥质力学强记,性明悟。举进士时,和凝以翰林学士典贡部鉴质所试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数处之贡闱中谓之“传衣钵”。其后质登相位,为太子太傅,封鲁国公,皆与凝同。初,质既登朝,犹手不释卷,人或劳之,质曰:“有善相者,谓我异日位宰辅。诚如其言,不学何术以处之。”
⑦质以廉介自持,未尝受四方馈遗,前后所得禄赐多给孤遗。闺门之中,食不异品。身没,家无余。太祖因谕辅相,谓侍臣曰:“朕闻范质止有居第,不事生产,真宰相也。” 从子校书郎杲求奏迁秩,质作诗晓之,时人传诵以为劝戒。
节选自《宋史·列传八》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岁能文属:写作
B.以文章宰相桑维翰干:求取
C.质不知所措,乃降阶受命降阶:降低官阶
D.身没,家无余赀 :钱财

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质聪明能文。他九岁能为文,十三攻读《尚书》,招生收徒。凭借所写的文章,得到宰相桑维翰的器重;他独自草拟的诏书,受到世人好评。
B.范质规范了礼仪。唐及五代时,宰相拜见天子都是面对面坐着商议政事。范质认为奏议内容太多,上书建议废弃了坐论之礼。还为朝廷完备了礼仪制度并作序。
C.范质品性廉洁耿介。他从不接受别人的馈赠,常把俸禄赏赐送给孤寡之人。死后家无余财,得到太祖的称赞。他的侄子请求迁升官职,范质作诗劝诫他。
D.范质很受君主礼遇。世宗北征时,赐钱给生病留京的范质,关心他的医药。范质去逝时,太祖很悲伤,为他罢朝。

把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祖自邺起兵向阙,质匿民间,物色得之,喜甚,时大雪,解袍衣之。
译: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
(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梁①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②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③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往夜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也。楚令闻之,大说,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④然愧,以意自闵也。告使曰:“征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刘向《新序•杂事四》)
①梁:即战国时的魏国。②劬(qú):勤劳。③窳(yǔ):懒惰④惄(nì):忧思。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夜往窃梁亭之瓜搔:通“骚”,扰乱
B.楚亭旦而瓜行:巡视
C.此梁之阴也让:谦让
D.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守信用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楚令因梁瓜之美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
B.梁亭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 见渔人大惊
C. 具以闻楚王 击沛公于坐
D.楚王闻,惄然愧臣壮也,犹不如人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报怨以德”的效果的一组是 ( )
①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②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
③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④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
⑤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⑥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

A.① ③ ⑤ B.② ④ ⑥ C.① ⑤ ⑥ D.② ③ ④

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梁亭瓜比楚亭瓜好,楚亭人就趁夜晚到梁亭瓜园捣乱,这反映了一种嫉妒心理。梁亭人打算实施报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B.宋就让梁亭人晚上暗中帮助楚亭人浇灌瓜地,表现了他大度宽容的胸怀。楚令了解真相之后,得意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
C.楚王知道“梁亭之为”后,又忧愁又惭愧,拿出厚礼道歉,并请宋就把这些礼物转交给梁王,显示出楚王愿意交好邻国的诚意。
D.文章中引用古语和老子的话,启示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可以从“梁楚之欢”中汲取有益的经验。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
(2)楚令闻之,大说,因具以闻楚王。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乙)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乌集阙①,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释:①燕乌集阙:宫阙名。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
B.乃夜发书,陈数十篋:书箱
C.当秦之隆:隆重
D.嫂,何前而后卑也倨:傲慢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B.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C.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D.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对乙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写出苏秦得势前后的不同遭遇,刻画细致传神,对比鲜明,展现了战国时代崇尚功利、淡薄亲情的炎凉世态。
B.苏秦只身赴秦,企图说服秦惠王并吞诸侯,但秦惠王认为秦国实力不够强大,时机不成熟,拒绝了苏秦的建议。
C.游说秦王落空,苏秦落魄回家发愤苦读,精研太公兵法;一年后说服赵王采用“连横”之术,然后奔波各国,建立军事联盟,最终名利双收。
D.苏秦或说秦王“并诸侯”,或说赵王“抑强秦”,其外交政策相反但实质上目的相同,即获取个人的尊位与富贵。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③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