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语段,解决问题。
毛主席故居,依山而建,坐南朝北,土木结构,湖南山乡常见的“凹”字型建筑。屋前的左下方是毛主席小时候游泳的清水塘,和南岸塘相毗邻,绿波荡漾。房屋的右上方是一条山谷,谷中是毛主席家的水田。我正隔着水塘眺望故居,天空忽然飘起了细雨,在水塘里溅起了一片小珍珠。我看得很真切,故居一侧排队等候参观的长龙,依旧井然有序,一丝未乱,更没有一个人撤出来。我毫不犹豫地顶着细雨沿着水塘边的小路走过去,加入到那条长龙里。队伍缓慢地向前移动。我终于走进了故居。继续向里走去就是卧室了,过了毛主席父母的卧室便是毛主席的卧室。这里摆着一张陈旧的木床,床上面撑着质料很差的很粗糙的蚊帐。往下毛主席兄弟的卧室也是一样的。 下列诗句中,与“在水塘里溅起了一片小珍珠”一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B.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
C.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在段末尾的横线上,补写一句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置身这样的环境,你能不感受到这户农家生活的艰难与简朴? |
B.你不难想象出毛主席在劳动之余挑灯夜读、刻苦学习的情形。 |
C.一个伟人的出现,不仅需要伟大的思想,还需要伟大的实践。 |
D.我边思忖着,边从打谷场旁的出口处走出来,转到清水塘边。 |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武汉的冬天不像南方那么暖和,冷起来寒风刺骨。人睡在床上,上面盖了两订被子,再压上一件厚衣服,半夜仍会感到很冷。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意思的是( )。
A.武汉的冬天很冷 |
B.在武汉,冬夜难眠 |
C.武汉的冬天比南方冷得多 |
D.武汉的冬夜睡在床上很冷 |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等所谓盛世。盛世的出现是和法制的相对健全分不开的,法制是推动盛世出现的条件,又是盛世的外在标志。从来没有无法制的盛世,也从来没有盛世而法制衰微的现象。即使是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在立定脚跟之后也急于立法,以适应统治广大汉族地区的需要。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意思的是( )。
A.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四大盛世 |
B.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盛世是与法制的健全分不开的 |
C.盛世需要法治,法治促成盛世,这是一条必然规律。我们应当借鉴历史的经验以法治国 |
D.少数民族统治者在入主中原以后总会受到很大程度的汉化 |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无论是奴隶制和封建制,都受到宗法制度和宗法精神的强烈影响。它不仅是宗族凝聚力的一种保障,而且是王权的重要支柱。君权、地方行政权都渗透了宗法父权的因素。这是封建专制制度得以长期牢固统治的条件之一。在国家的立法中,不仅确认了有关封建宗法制度的大量内容,而且承认宗法家规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是国法的重要补充。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
A.宗法制度强烈地影响着中国古代的政治、立法以及司法,甚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B.宗法制度成为中国古代专制统治的坚强基础 |
C.中国古代社会,宗法精神无处不在,渗透于整个社会生活 |
D.宗法制度被中国古代国家立法所确认,并成为国家立法的补充 |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将从根本上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经济发展的进程表明,农业发展和流入城市的农民所积累的资金,成为发展乡镇企业的启动资金,乡镇企业的发展使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农村的小镇逐步发展成为小城市,小城市则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城市步伐的加快又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如此相辅相成,也就为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铺平了道路。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
A.应当坚持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 |
B.乡镇企业将发展成为农村的小城市 |
C.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是相辅相承的举措 |
D.城市步伐的加快将促进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由于五代时期经常改朝换代,一切因陋就简,顾不上进行新的建设。所以,后周以前,开封的规模同唐朝差不多。到郭威建立后周以后,实行政治、经济改革,情况有所好转。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
A.五代时期朝代更替频繁 |
B.战乱时期无暇顾及建设发展 |
C.五代时期对于都城没有什么建设 |
D.开封的规模在五代同唐时差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