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1)“春花秋月”是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
答: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为千古写愁的名句,请分析其艺术魅力。
答:
(3)虚实结合是本词的一大亮点,请从此角度分析《虞美人》的艺术特色。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①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②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③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④一日凉。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②红蕖:红荷花的别名。③殷勤:形容雨能体贴人意,下得及时。④浮生:出自《庄子》:“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谓人生在世,虚浮无定。上片描写景物运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有人说,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说说从中可以读出词人怎样的感慨
阅读下列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游赏心亭①
王珪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②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①赏心亭:建康(今南京)名胜,北宋丁谓所建。在“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王珪(1019——1085)北宋宰相、文学家
②玉树: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公认的亡国之音。“城压沧波到海门”中的“压”字非常有表现力,请赏析。
从全诗看,作者为什么“怅然”?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溪居即事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这首诗给读者展现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图,富有诗意,请描述诗的意境(画面)、概述诗的主旨。
此诗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描写小童?对“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诗句中“疑”“急”的妙用作简要赏析。
请根据下面四个省份经济发展的数据统计表,在语段的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使语意完整,语句连贯。
省份 项目 |
广东省 |
江苏省 |
河北省 |
福建省 |
国民生产总值(亿元) |
30073.71 |
25560.1 |
13803.5 |
8075.10 |
增幅(%) |
14.5 |
14.8 |
15.0 |
15.1 |
工业增加总值(亿元) |
13079.22 |
12473.55 |
4652.6 |
3980.73 |
增幅(%) |
18.3 |
18.9 |
18.9 |
19.3 |
固定资产投资总值(亿元) |
9959.01 |
9163.03 |
5682.9 |
3863.01 |
增幅(%) |
18.0 |
22.5 |
28.2 |
39.7 |
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与兄弟省份相比,各项经济指标在总值上均处领先地位,但①____________,所以,有人认为广东省应适当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沧浪亭怀贯之
苏舜钦
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本诗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
诗中第四句“日光穿竹翠玲珑”,有人认为这句景色描写实在妙极,但也有人认为改作“日光穿竹翠朦胧”更好,你觉得哪种更好?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