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纪念抗战胜利是要使我们用无数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胜利保持和巩固到永远……当今世界战争威胁依然存在……战争不仅仅是军事的较量,更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如果再有战争强加到我们头上,我们不仅要胜利,还要完胜。
--摘编自余爱水《纪念抗战胜利是为了永远胜利》
(1)材料一中"卫国战争"是哪场世界性战争的组成部分?
(2)下表呈现的是这场世界性战争的有关信息,请补充完整。
区域 |
战场 |
重大战役 |
最终胜利标志 |
东方 |
亚洲战场: ①(主战场) |
如 ②(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台儿庄战役 |
1945年9月2日, ④ |
太平洋战场 |
中途岛海战等 |
||
西方 |
欧洲战场:苏德战场(主战场) |
如 ③(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斯大林格勒战役 |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
北非战场 |
阿拉曼战役等 |
(3)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抗日战争在这场世界性战争中的作用无足轻重,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联系这场世界性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当今形势,你认为中国如何才能保持"永远胜利"?
穹顶之下,你我守护。
材料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方兴未艾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世界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材料二科技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发展。以英国为例,到1825年英国的生铁已超过了俄、美、德、法四国的总和,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的47%,商品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英国半数以上的工业品销往国外,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材料三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指出图一英国煤产量逐年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二中石油产量大幅提升现象的出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哪些发明有关?图三中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让你对新能源利用有何看法?
(2)请问上海世博会是在哪一次科技革命的背景下举行的?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说明了各国在充分利用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应关注如何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哪些问题?(3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4)央视原记者柴静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你会为穹顶下的蓝天做出怎样的努力?
两次大战 警钟长鸣
20世纪上半期,战争、革命和危机交织在一起。世界大战的惨烈、核武器的威胁和接连不断的局部冲突,使人们在血与火的教训中探索着和平之路。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20世纪上半期的“战争和革命”分别指什么?
(2)德国首先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它的目的达到了吗?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在2015总理记者见面会中,李克强总理为什么说“2015年对中日关系既是检验,也是机遇?”
强国之鉴
材料一:“大约在150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六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今天,这个岛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虽然只有近240年的历史,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的“岛国”指的是哪个国家?“弃旧图新”的结果使它逐步转变为什么社会性质的国家?
(2)材料二中的“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通过哪次资产阶级革命为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 20世纪30年代该国为应对经济大危机实行新政,新政的特点是什么?
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经历萌芽、产生、确立、发展并逐步向整个世界扩张的过程。
请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探究:
时期 |
材料 |
问题探究 |
总结 |
5世纪— 13世纪 |
材料一:自由城市通常是在已经形成的封建关系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自由城市成了资本主义的摇篮…… ——蒋相泽《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
(1)材料一中,“自由城市”重新兴起于何时?“自由城市”中哪些人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 |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认识。 |
14世纪— 18世纪 |
材料二:早在14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出现做了思想理论的初步准备……15世纪……为西欧资产阶级走出欧洲,建立世界市场做好了物质准备……至16至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了一系列夺权斗争…… ——马世力《世界史纲》 |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列举“15世纪……为西欧资产阶级走出欧洲,建立世界市场做好了物质准备”的历史事件。说出16至18世纪期间,英国资产阶级开始的夺权斗争。 |
|
19世纪初— 19世纪70年代 |
材料三:19世纪的历史就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开始的,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是19世纪史的两大主旋律。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
(3)写出材料三中“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英国工业革命使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将法国大革命政治民主化成果推向欧洲的人物是谁?19世纪,亚洲哪一国家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
|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
材料四:1870年—1913年……德国(工业)由原来的第三位升至第二位,英国则由原来的第一位降至第三位。20世纪初,世界瓜分完毕,英国占有了最大份额的殖民地,德国则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划分殖民地。 ——王斯德主编《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 |
(4)导致材料四中英国和德国工业位次变化的事件是什么?写出该事件开始的标志。据材料四,归纳该事件产生的影响。 |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进行经济建设的探索,逐步推动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953—1957年工农业生产增长速度表
工业增长速度 |
重工业增长速度 |
轻工业增长速度 |
农业增长速度 |
|
1953—1957年每年平均 |
18% |
25.4% |
12.8% |
4.5% |
(注:本表数字见《伟大的十年》)
材料四: 在邓小平先生领导下,我们从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出发,探索和开拓国家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和平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014年4月1日,习近平在欧洲学院的演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哪一重要措施?该措施使得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对哪一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过程中的哪一做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改造后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数据,指出在1953—1957年间,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是什么?请举出该行业的重要成就(举一例)。
(4)依据材料四,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新时期的经济措施。习近平主席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