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0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首次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材料一:
注:法治指数是国际上判断、衡量一个国家的法治状况及其程度的量化标准。2012年,中国法治指数排名为87名。2014年全球法治指数丹麦以0.93分位居第一,中国以0.45分排名76。
材料二:提高法治指数,建设法治经济,必须贯彻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经济理念。法治,让交易更顺畅,让“无形之手”更稳健,在公平竞争中,各种要素才会在利益驱动下竞相涌动、良性共赢;法治,让信用更扎实,过去在经济领域中出现的商业贿赂、欺诈,都为法治所不容;法治也瞄准政府,把“有形之手”全部纳入法治的框架,“无形之手”才有创造活力,才能“逼出”一个更好的市场经济。
材料三:作为改革先行者,广东省在1993年就已经提出“依法治省”。作为中国第四大港口,广州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历史上,中国航海家郑和携带大量丝绸、瓷器和铁器等赠品,率船队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空前交流与发展,对世界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当前,顺应时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为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提供难得机遇,必将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提高法治指数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12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联系客观性原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2014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相关统计数据表。
项目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R&D)经费(亿元) |
8687 |
10298 |
11847 |
13312 |
企业R&D经费投入占全国总投入比重(%) |
75.7 |
76.6 |
76.6 |
――[ |
R&D经费占GDP比重(%) |
1.84 |
1.98 |
2.08 |
2.09 |
注:R&D经费占GDP比重是目前国际通用的衡量科技活动规模、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该指标平均水平为3%。
材料二:企业是全社会科技创新的主体,其研发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国际上普遍认为企业R&D投入占销售额收入的比例达到5%以上时,企业在市场上才具有竞争力。我国企业这一比例平均水平为1%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是3%~5%。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不是制造业强国,在很多关键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差距。
(1)揭示材料一所蕴含的经济信息。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解决材料二中的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权力清单”就是要把各级政府和各个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各项公共权力进行全面统计,并将权力的列表清单公之于众,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其目的就是要给行政权力打造一个制度的笼子,使之科学有效运行,打造“有限、有为、廉洁”的现代政府。
材料二:权力清单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这项新的探索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目前,一些地方在制定清单时过多强调当地利益、部门利益,不顾国家宏观政策;有些地方急于求成、一蹴而就,使清单缺乏“含金量”;有些地方照搬外地经验,缺少地方特色,失去了实效性。
(1)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对于打造“有限、有为、廉洁”政府的意义。
(2)针对材料二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就如何科学制定权力清单提出三条建议,并说明其哲学依据。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每位公民的日常践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1月27日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台北中华艺术馆开展。展示了山东省的木版年画、潍坊风筝、桃木雕刻等6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5位非遗传承人在现场制作,台湾民众对山东丰富多彩的非遗产品和传承人的精彩技艺赞不绝口,特别是久居台湾的山东老乡看到长久未见的家乡物品和听到浓浓的乡音,倍感激动和亲切。
(1)结合材料一,说明在台湾举办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文化意义。
材料二:山东是孔孟之乡、文化大省,在思想纷繁复杂的时代,山东省政府要有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通俗化、大众化、时代化;公民要知行合一,重在践行,把弘扬传统文化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使传统美德落细、落小、落实。
(2)请运用追求真理与思想方法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德、日、意等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霸世界所挑起的,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 战争伤亡损失无数。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将首次在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阅兵仪式并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
(1)请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中国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材料二:在世界各国共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作为战争中给亚洲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痛苦的日本,拒不承认侵略历史,毫无反省和悔改的意识。对此,中国敦促日本政府正视历史,尊重事实。“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强调牢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以史为鉴,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是为了面向未来,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2)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对“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进行哲学解读。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5月4日至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埃塞俄比亚和非盟总部、尼日利亚、安哥拉、肯尼亚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在尼日利亚举行的第24届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全会。李克强指出,共同开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新局面,共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和责任。中非应该增强政治互信、拓展务实合作,扩大人文交流,密切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和配合,加强合作论坛建设,努力开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新局面。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支持非洲和平、稳定、发展、团结的决心不会改变,永远做非洲人民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李克强表示,今后3年,中国政府将采取措施,在5个重点领域支持非洲和平与发展事业,推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材料二:第四次亚信峰会于2014年5月20日至21日在上海举行,此次峰会主题为“加强对话、信任与协作,共建和平、稳定与合作的新亚洲”。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讲到,应该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安全应该是普遍的,否则,就会像哈萨克斯坦谚语说的那样,“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安全应该是平等的,任何国家都不应该谋求垄断地区安全事务,侵害其他国家正当权益。安全应该是包容的。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并照顾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强化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同盟,不利于维护地区共同安全。
(1)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李克强的上述讲话是如何体现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
(2)运用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的有关知识,谈谈亚洲各国应如何为共建和平、稳定与合作的新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