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国家是社会的机构,是为全社会谋利益的组织。假如你所在的学习小组对此进行辩论,你的意见是
A.正确,因为国家需要强制力实现统治 |
B.错误,因为这种说法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性 |
C.正确,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为人民服务的国家 |
D.错误,这种说法没有看到国家是社会进步的产物 |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上述论断说明科学发展观
①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③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④开创了哲学发展的新阶段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警示人们要珍惜年华。古人对时间的体验与此类似的是( )
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②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④叹长河之流速,送驰波于东海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出现,即人们对某种事物在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无底时,往往就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就认为( )
A.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 | B.存在决定思维 |
C.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 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同 |
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应追求“头等智慧”。赫拉克利特说:“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关于驾驭一切的思想。”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有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④哲学作为一定形态的文化最终决定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A.①② | B.③ | C.①④ | D.②③ |
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是( )
A.“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
B.“世异则事异,世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
C.“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