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 |
B.内环境的绝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 |
C.只有通过细致的生理协调过程,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中含有水、无机盐、氨基酸、糖原等各种物质 |
下图表示将玉米苗尖端分别置于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上,并作不同的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并分别用a~f表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a>b、c<d,说明向光侧生长素被分解了 |
B.若c+d=e+f,且e<f,说明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了背光侧 |
C.若a=b,且e<f,说明单侧光可以影响生长素在苗尖端的分布 |
D.若背光侧生长素较向光侧多,则会使背光侧细胞分裂较向光侧快 |
甲乙两图表示真核细胞内以DNA为模板分别合成两种物质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所示过程都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都是双链核酸分子 |
B.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溶胶中进行 |
C.在合成以上两种物质时,DNA分子都需要完全解旋 |
D.通常甲过程的产物比乙过程的产物长 |
通过特定方法,科学家将小鼠和人已分化的体细胞成功地转变成了类胚胎干细胞。有关分化的体细胞和类胚胎干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二者基因组成相同,且表达的基因也相同 | B.分化的体细胞丢失了某些基因 |
C.二者功能有差异,但形态没有差异 | D.类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多种细胞 |
下图为生物体内常见的一种生理作用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a具有专一性 | B.a可能是麦芽糖酶 |
C.b成分有可能是蛋白质 | D.反应完成后,a未发生改变 |
2009年2月9日,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卫生中心研究所杰纳斯•雷克研究小组认为,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叫微泡的“气泡”让肿瘤与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交流,并改变这些内皮细胞的行为。这些微泡在离开肿瘤组织时携带一种特殊的“癌症蛋白”。当微泡与内皮细胞融合,它们所携带的这些“癌症蛋白”就会触发促进新血管异常形成的机制。这些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并为它们提供生长所需营养。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A.“癌症蛋白”是信息分子,其作用过程也是细胞间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 |
B.微泡与内皮细胞能够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
C.“癌症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有关 |
D.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与细胞分裂有关,而与细胞的分化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