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上有z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有m个。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28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至少需要64(x-m)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
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原料、模板和酶等 |
C.只含31P与含32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63:1 |
D.若该DNA上的基因发生突变,则其长度一定改变 |
下列是人类探索遗传奥秘的几个经典实验,其中表述合理的是()
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
B.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
C.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假说 |
D.许多科学家相继研究,发现了逆转录和RNA复制过程,从而推翻了传统的中心法则 |
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可致癌毒素,其生物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也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环境因子不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 |
B.不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的基因型都相同 |
C.黄曲霉毒素致癌是表现型 |
D.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是表现型 |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与遗传定律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是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
B.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
C.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
D.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四分体中 |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一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①~③是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
②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A.①假说一演绎法②假说一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
B.①假说一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 |
C.①假说一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一演绎法 |
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一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