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9为某家庭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X、Y或常)染色体上,属于______(显性或隐性)遗传病;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X、Y或常)染色体上,属于______(显性或隐性)遗传病。
(2)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Ⅲ3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 。
(3)Ⅲ1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__________。
(4)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且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
(5)若人群中有一个父亲患甲病但本人健康的女性与一个健康男性结婚,人群中甲病发病率为万分之一。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用分数表示)
下图一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效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二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效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下表为测得A植物的相关数据。请分析回答:
温度(0C)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O2(mg/h)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0 |
3.00 |
黑暗中释放CO2(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1)据图一,A和B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
(2)图一中的a点表示。
(3)在c点时,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
(4)图二中e点与f点相比较,f点的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若在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光照强度由e变为d,则C3含量瞬间变化是________(填“减少”、“增多”或“不变”)
(5)据上表数据,若每天对A植物进行10小时光照、14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50C的条件下,该植物能否正常生长?。若一天中的光照与黑暗时间长度相同,则在_________0C 温度下,植物一天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科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请分析回答问题:
(1)在“流动镶嵌模型”中,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由于的分布使生物膜的结构表现出不对称性。
(2)用荧光抗体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图所示。此实验结果直接证明了细胞膜中的,由此较好地解释细胞膜结构的性。
(3)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时发现,其外膜包含很多称作“孔道蛋白”的整合蛋白,可允许某些离子和小分子顺浓度梯度通过,物质的这种跨膜方式为,体现了生物膜功能上的性。若将线粒体的蛋白质提取出来,脱离膜结构的大部分蛋白质无法完成其生理功能,说明是完成生命活动的基础。
(4)构成细胞的细胞器中,除了、外,其它都是由生
物膜构成的。
某植物细胞的基因型为Aa,该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①减数第Ⅰ次分裂正常,减数第Ⅱ次分裂不正常;
②减数第Ⅰ次分裂不正常,减数第Ⅱ次分裂正常。
若上述两种情况中不正常分裂时染色体都移向一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种情况下配子的基因型都为Aa |
B.两种情况下配子的基因型都为AA或aa |
C.第①种情况下,配子的基因型为AA或aa,第②种情况下,配子基因型为Aa |
D.第①种情况下,配子的基因型为Aa,第②种情况下,配子基因型为AA或aa |
右图为细胞周期中部分细胞核的变化示意图,此过程
A.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度合成 |
B.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染色质复制 |
C.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渐解体 |
D.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化变粗 |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
①子一代产生的配子比例②子二代性状分离比
③子一代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例④亲本杂交后代分离比例
⑤子二代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例
A.①② | B.③⑤ | C.③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