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以下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A.要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可以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滴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B.要检验蔗糖的水解产物,将蔗糖的水解液加入到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加热至沸腾观察是否有红色沉淀产生
C.在进行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将反应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来检验产生的气体是否为乙烯
D.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变黑后,立即伸入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取出,铜丝又会变为黑色,反复几次,用氢氧化铜悬浊液可以证明是否生成了乙醛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a、b、d同周期,c、d同主族。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与c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c>d>b b B.原子的氧化性a>b>d>c
C.原子序数:a>d>b>c D.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c>d>a

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

A.S(g)+O2(g)=SO2(g);△H1 S(s)+O2(g)=SO2(g);△H2
B.1/2H2(g)+1/2Cl2(g)=HCl(g);△H1H2(g)+Cl2(g)=2HCl(g);△H2
C.2H2(g)+O2(g)=2H2O(g);△H12H2(g)+O2(g)=2H2O(l);△H2
D.C(s)+1/2O2(g)=CO(g);△H1 C(s)+O2(g)=CO2(g);△H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子晶体中原子间平均距离越小,熔、沸点越高
B.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
C.SnH4、GeH4、SiH4、CH4四种物质的熔点依次降低
D.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是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着氢键

俄罗斯杜布纳核联合研究所和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在2004年2月的美国《物理评论C》杂志上发表文章宣布,他们新合成了元素周期表上的第115号和第113号元素。科学家在利用回旋加速器进行的实验中,用具有20个质子的钙元素的同位素反复轰击含95个质子的镅元素,结果4次成功制成4个第115号元素的原子。这4个原子在生成数微秒后衰变成第113号元素。前者的一种核素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15号元素衰变成113号元素是化学变化
B.核素中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174
C.113号元素最高正价应为+3
D.115号与113号元素的原子质量比为115∶113

下列元素的原子间可以形成离子键的是

原子
a
b
c
d
e
f
g
m层电子数
1
2
3
4
5
6
7

A.a和f B.a和c C.d和g D.b和g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