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常态”不是一个静态目标,而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目标。它意味着在降低速度的同时,必须推动市场化改革,特别是要把市场的力量充分激活起来。这就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大力推动简政放权、放开市场准入、打破垄断等改革。
(1)运用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简述如何把市场的力量充分激活起来?
材料二:旧常态,是指长期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状态。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旧常态的不适应性越来越累积,旧常态就会出现矛盾和混乱,这就进入了非常态。非常态既有旧常态的成分,又有新常态的因素,是新旧常态的转换期。新常态是对旧常态和非常态的超越,是经济迈向一个新的长期稳定发展的状态。
(2)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知识,简析如何把握“旧常态”、“非常态”、“新常态”之间的联系?
(15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股票市场存在投机,股票行情有波动,这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实体经济必须反对投机,必须健康发展,国家才能稳步走向富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股票行情变化状况
材料二:广东省A市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时间,在引进项目的时候,一直坚持拒绝引进落后产能与重污染企业,同时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高新产业等举措,从而取得了十分骄人的经济成绩。
⑴结合材料一,请你对近年股票价格变化的现象和原因作出简略判断。(6分)
⑵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A市政府怎样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9分)
(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起来,更精彩!”,这一口号是对所有希望参与亚运、服务亚运的志愿者的号召,而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标志是志愿者口号的形象展现。标志将乐于奉献的“爱”与不畏艰苦的“行动”结为一体,把传统的“心、脚”进行了融合与创新。红色的心,是志愿者的纯朴的微笑与真诚的服务的象征,而心灵下方的那一双脚,代表了切实的行动。
材料二: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走出体育场办亚运会开幕式,广州市根据“以珠江为舞台,以城市为背景”的理念选择确定了开幕式场地为海心沙岛。开幕式充分利用了海心沙得天独厚的城市中轴线和珠江东西交汇点的地理位置,以珠江为舞台,以城市为背景,把江水、两岸、城市地标,包括西塔、广州塔等建筑物尽收其中,充分利用激光、喷泉、船、帆、塔六大实物和光影元素,融天、地、水、桥于一体,打造出全新的舞台概念。艺术表演以“水”为主题,又全面综合运用多种元素,尽情展现水的魅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标志的设计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哪些观点?
(2)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广东省“节能减排”情况注:根据环保部公布的考核结果显示,2008年广东每万元GDP消耗0.715吨标准煤,相当于全国平
均水平的64.9%,全国第二低。
材料二:
材料三:2010年1月召开的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指出:我省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为此,要结合本省实际情况,立足发展全局,创造环境,围绕“调结构、促转变”主题,牢牢抓住转变发展方式这一核心发展经济;要坚定不移调整经济结构,继续放宽民营资本投资的限制,政府投资注意向民生、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倾斜,从整体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二中左图和右图,分析左图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中的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知识,说明省委经济方针的理论依据。
(3)广东省委结合实际实施科学执政,有人认为:只要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就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请你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材料一:为有效应对全球经济减速对我国的影响,我国财税政策进行了适时调整,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说调整的主旋律,并逐步形成了“结构性减税”的基调。结构性减税是针对特定税种、特定目的而实行的减税,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
材料二:2010年1月1日,对于微型企业的税收减半政策正式开始实施,成为2010结构性减税后透露出的第一缕亮光。
材料三:2010年,在企业所得税上,企业投资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通信七大新兴产业均能获得税收优惠。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说明:“有增有减,结构性减税”的税制改革方案的正确性。
(2)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税制改革方案“有增有减”的哲学依据。
(3)结合材料二、三,阐明材料中税收政策的调整有什么经济意义。
2010年5月,《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正式出台。
材料一:《意见》指出:进一步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国有资本要把投资重点放在不断加强和巩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在一般竞争性领域,要为民间资本营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材料二:《意见》要求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等领域。
(1)分析材料一中《意见》内容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
(2)运用经济常识,结合材料二回答:我国为什么要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