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制,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即款之后,是宜师夷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不仅结束了中国传统的封建君主旧制度,而且带来了现代的共和民主新制度;也开辟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新纪元。
不管你支持还是反对辛亥革命,它已经发生了,并且已经造成了推翻清政府、终结中国的君主制度的事实。辛亥革命后尽管出现反复,但它确立的共和、民主和富强的发展方向没有改变,也不可逆转。
-—摘编自《近代史研究》中的《“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笔谈》
材料三 所谓立宪(君主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觉醒)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醒》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哪一运动践行了魏源的这一核心思想?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为使中国走上“共和、民主和富强“的发展道路提出了什么核心思想?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为此,他在新文化运动中打出了怎样的旗号?
(4)结合上述材料,概述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是什么?并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新一届领导人履职以来,我国的各个领域都开始了由治标到治本的转变,制度建设成为改革突破的重点。回望历史,处处能找到它曾经的印记。
[反腐倡廉]
材料一: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与检举京师百官与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位古代皇帝加强监察制度的举措?写上横线处所设官职。
[健全法制]
材料二: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部法律文件,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
(2)依据所学知识写出这部法律文件的名称。
[关注民生]
材料三: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给予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3)请列举罗斯福新政中的一项改革举措来印证材料中所述内容。
[党的建设]
材料四:1945年4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在中国面临着两种前途、两种命运斗争的关键时刻,为了团结全党全国人民,争取光明的前途,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独立、自由、 民主、 统一与富强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共七大召开的两大主要任务分别是什么?
(5)中外历史上许多制度改革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除上述内容外,请你再列举一例,并分析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近年来,我市的基础教育本着合理配置,就近入学,均衡发展的思路, 让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基石的理念落到了实处。
材料一:
(1)有人说他是中国教育的奠基人,请列举一个他在教育方面的主张。
材料二:有一次,唐太宗去视察御史府(考试进士的地方),看到许多新取的进士鱼贯而出,便得意的说道:“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2)依据材料分析,唐太宗时,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是什么?但这一人才选拔方式到明代以后在形式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留学生的派遣,始于1872年官派留美学生,首批120名幼童赴美。中国晚清的第一次留学运动,给中国甚至是世界带来了巨大影响。
(3)“中国晚清的第一次留学运动”与中国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几乎同时,邻国日本也向西方派遣了大量留学生,明治政府在教育上采取了怎样的举措?
材料四:战后,日本政府长期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教育经费1950年为1599亿日元,1972年增至40244亿日元,占当年政府预算的20%,为战后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依据材料概括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5)综上所述,联系所处区域的教育现状,请你向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学会比较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中欧的近代化的进程各有特点,小明同学制作了一份14世纪~19世纪上半期有关西方近代化历程的示意图。
材料一:
(1)请你帮助小明同学完成未填写的内容。
材料二:在探究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小明同学还找到了下列图片,它们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图一是在怎样的口号下创办的?图二是哪一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后产生的立法机构?图三杂志宣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欧洲的近代化经历了由思想解放——制度转变——技术革命的过程,结合上述图片,与欧洲相比,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4)以图一或图二为例,说说中国近代化步履维艰的因素是什么?(写出一点即可)
近年来,国共两党两岸关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文化往来日益频繁,政治互信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历史上国共两党几度携手、几度恩怨,令人深思。
材料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这次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摘自八年级《历史》上
(1)材料一中的“大会”指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哪一次重要会议?
材料二:“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共产党认为应该联合全国各革命党派,组成民主联合战线。
(2)与材料一相比,中共二大将斗争矛头指向了谁?“共产党认为应该联合全国各革命党派”,请以20世纪20年代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史实说明。
材料三: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指出:“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表示:“为求我中华民族之永久生存,及国家主权之领土完整,对于侵犯我主权领土,与企图毁灭我民族生存之帝国倭寇,决以武力解决之。”
(3)材料三中国共两党合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哪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这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材料四:
(4)材料四图片反映的是国共双方之间的哪场战争中的情景?三幅图片表明中国共产党取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借鉴过去,联系现实,展望未来,你对两党两岸关系有怎样的认识?
继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2015年世博会将在意大利的米兰举办。为更全面地了解世博会,某同学在互联网上查阅了下面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资料。(8分)
【强国盛事】
材料一:1851年5月1日,世界上第一次博览会在英国召开。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已经是世界上一流的强国,没有人怀疑英国的强大,因而强大而带来的巨大召唤力使英国举办了世界上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许多参观者在这里看到了他们平时绝无可能看到的商品,看到了这些神奇的机器承担以往只能靠人工而无法借助机械的帮助来完成的工作……这次世界博览会不仅是一次“眼花缭乱,丰富多彩”的陈列,而且开创了今后数十年自由贸易的先驱,向人类预示了工业化生产时代的到来。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世界上第一次博览会在英国召开的原因。(1分)
【交流盛会】
材料二:1992年意大利热那亚世博会的主题是:船舶与海洋,下图是其吉祥物及标志,其标志上有“Colombo,92”、“500”字样。
(2)你知道是纪念哪一历史事件吗?(1分)这一事件对世界历史有何影响?(2分)
【科技盛宴】
材料三:见下图
(3)第一届世博会中“这些神奇的机器”使用的动力机器是什么?
(1分)举出一例材料一中“承担以往只能靠人工而无法借助机械的帮助
来完成的工作”的交通工具。(1分)
(4)从材料三的图可见当时英国工业生产方式主要是什么?(1分)
(5)假如你是18世纪60年代的一位法国银行家,现在你带着大量的资金准备在英国投资建厂。你认为什么行业最值得你去投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