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台湾民报》创刊,其创刊词说:“我们处在今日的台湾社会,欲望平等,要求生存,实在非赶紧创设民众的言论机关,以助社会教育,并唤醒民生不可了。……所以这回新刊本报,专用平易的汉文,满载民众的知识,宗旨不外欲启发我岛文化,振起同胞的元气,以谋台湾的幸福。”这说明当时台湾深受以下哪一事件影响( )
| A.洋务运动 | B.维新变法 |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诗经》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 |
| B.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 |
| C.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
| D.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自豪感 |
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下列各项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京剧的形成是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
| B.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 |
| 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
| D.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 )
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
③与书法相伴而生
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①③④ | D.②④ |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以上材料反映了()
①竹简和丝帛是重要的书写材料,但使用不便
②“蔡侯纸”材料易得且便宜
③汉代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④造纸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之一
| A.①②③ | B.①② |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图是一幅“针路”示意图。“针路”出现于宋代,指的是古代人们在罗盘指引下将不同地点的航行方向连结而成的一种航线。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的出现是宋代航海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
| B.它的出现使得古代海上航行更加安全便利 |
| C.我国在宋代就已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
| D.宋代开始突破“海禁”政策鼓励对外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