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农村十六条”,其中规定“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农村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人民公社社员可以……耕种由集体分配的自留地。自留地一般占生产队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七,归社员家庭使用,长期不变。”材料表明 ( )
| A.人民公社体制逐渐废除 |
| B.部分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
| C.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展 |
| D.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 |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 A.社会主义现代化 | B.农业合作化 | C.社会主义工业化 | D.科技现代化 |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
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这主要是因为
|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B.洋务运动的推动 |
| C.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 D.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
清末考取状元,但未贪恋官场,而选择了实业救国,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是
| A.张謇 | B.梁启超 | C.李鸿章 | D.荣德生 |
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走向解体的标志是
| A.外国洋行大量出现 | B.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 |
| C.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衰落 | D.中国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 |
商鞅变法规定耕织者多,免其徭役;禁止游手好闲、弃农经商,凡因从事工商活动和怠惰而致贫者,全家一半没为官奴。这些措施体现的指导思想是
| A.奖励耕织 | B.轻徭薄赋 | C.打击工商 | D.重农抑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