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中提到“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以下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C.欧洲一体化的深入 D.世界贸易组织诞生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雅尔塔体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战国时期,荀子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下应时而使之?”下列对上述引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说明当时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
B.这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显著提高
C.这表明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提高
D.这说明战国时期唯物主义占主导地位

墨子、商鞅、韩非思想的相似之处是

A.反对兼并战争 B.主张互爱互利
C.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 D.主张中央集权

“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
D.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引文说明的根本问题是

A.农民徭役负担太重,没有劳动时间 B.春秋战乱不已,农业生产遭到破坏
C.井田制已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小农经济成为东方封建制的特点

战国时期出现许多新兴城市,其最主要的特征是

A.人口集中 B.是封建地主阶级政权中心
C.商业繁荣 D.城里有贵族的宫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