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学术界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得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至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大约有14个国际卡特尔组织。它们的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   “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于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的程度,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型”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推动全球化的媒介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的形式有什么不同。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以空前的速度发展,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4)全球化浪潮给世界各国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处理好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关系?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本来可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重大作用,但是国民党没有把握好和谈时机,失去了两次机会,不得不退据台湾。请回答:(共8分)
(1)第一次机会指的是什么?国民党是如何失去的?(2分)
(2)第二次机会指的是什么?国民党又是如何失去的?(2分)
(3)这两次机会的丧失对国民党自身和中华民族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4分)

“能源是一个包括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大英百科全书》)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巨大进步,一定程度上都离不开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人类在享受能源恩赐的同时,也不断遭到能源的束缚和惩罚。
请回答:(共9分)
(1)农业社会人类可以利用的能源主要是什么?(1分)
(2)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能源结构发生了怎样变化?(3分)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手段或技术是什么?(2分)
(3)未来社会能源在国家战略中地位是下降还是提升?试说明理由。(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8分)
材料一:到清政府垮台前的最后十年,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出现重大变化,以唐律为代表的中华法系宣告解体,以大陆法系为主的西方法律原则和立法体例开始移植中国,并与中国的某些传统相结合,使中国大法律制度逐步纳入世界近代法制框架之中。
——《中国法律制度史》
材料二: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大量翻译西方法律书籍,并以其为蓝本修定律例。同时还邀请德国和日本的法律专家主持或参与制定新法。
——高一《历史》(上)
(1)中华法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分)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2)晚清政府为什么聘请“日本的法律专家主持或参与制定新法”?(2分)
(3)中华法系解体的原因是什么?(2分)
(4)清朝灭亡后,中国在制定大法律制度时汲取了什么思想?(1分)实践的结果如何?(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6分)
有人说:“弱国无外交”。但也有人认为“无论强国、弱国、大国、小国,都有外交,且外交上都一律平等”。你赞成哪种观点?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同时说明另一种说法的可理解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9分)
乾隆皇帝于四十八年(1783年)写下一首题为“民数谷数”的诗,诗曰:
谷数较于初践祚,增才十分一倍就。
民数增乃二十倍,固幸太平滋生富。
以二十倍食一倍,谷价蛹贵理非谬。
谷贵因之诸物贵,何怪近利居奇售。(注:祚,帝位)
(1)该诗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1分)
(2)乾隆帝看来“谷价蛹贵”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3)导致物价上涨的因素还有哪些?(2分)
(4)试列举康乾时期解决百姓生计问题的主要措施(2分)?有何消极影响?(1分)
(5)如何辩证地认识物价上涨现象?(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