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
|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
| C.规范社会秩序,维护专制统治 |
|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
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封建专制统治的腐败
③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④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景德禅师语录。僧问:如何解脱?石头希迁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师曰:谁诟汝? 问:如何是涅般?师曰:谁将生死与汝? 与石头希迁观点相似的是()
| A.孟子 | B.董仲舒 |
| C.朱熹 | D.王阳明 |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 B.格物致知 | C.致良知 | D.发明本心 |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
| A.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 | B.汉武帝创设太学 |
| C.隋唐科举制度的创立 | D.明朝八股取士 |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儒家的思想 | B.道家的思想 |
| C.墨家的思想 | D.法家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