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诗经》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 |
B.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 |
C.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
D.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自豪感 |
“如果一个剪枝工人扔下树枝,将一路过的奴隶砸死,那么当他把树枝扔到公共通行的路上而
没有事先警告以避免事故时才负责任。”这则材料主要说明罗马法
A.遵循“无过失便无责任”原则 | B.具有典型的形式主义特征 |
C.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D.注重法律证据的运用 |
“When in Rome,do as Romans do.”是古代西方的一句俗语,中文一般翻译为“入乡随俗”。
从这一俗语的最初来源来看,语境中的“do”最有可能是指
A.信奉天主教 | B.尊重各国风俗 | C.为荣誉而战 | D.遵守法律制度 |
约翰·索利在《雅典的民主》中写道:“我们不清楚会议成员是如何选出的,但似乎是由三个上流
阶层的表组成,显然,会议握有相当实权,尤其在监督国家官员和制订公民大会议程时,更是一言九鼎。”“三
个上流阶层的代表组成”的是
A.梭伦时期的元老院 | B.梭伦时期的四百人会议 |
C.克里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会议 | D.伯里克利时期的五百人会议 |
马克思曾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但在体制上,雅典的民主政治也留有一
个“漏洞”,这个“漏洞”就是
A.公民大会 | B.五百人议事会 | C.十将军委员会 | D.陪审法庭 |
明制,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
示,称为“批红”。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
笔。以往,太监读书识字是被严令禁止的。明宣宗不仅改了这个规矩,而且在他的鼓励下,宫里还成立了
专门的太监学堂。明宣宗这一作法当时最可能是
A.提高官员素质 | B.牵制内阁权力 |
C.减少决策失误 | D.完善办事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