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诞生在( )
A.1988年 北美 | B.1994年北美 |
C.1967年 西欧 | D.1993年欧洲 |
梭伦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的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意义是()
A.直接削弱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
B.增强了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的经济实力 |
C.扩大了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 |
D.壮大了雅典城邦的实力 |
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
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
D.动荡的国际局势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
“在万隆精神鼓舞下,亚非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奉行独立自主、和平中立和不结盟政策的亚非国家日益增多,成为一股新兴的政治潮流。”这股“政治潮流”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促使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发展 |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
C.导致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分化瓦解 |
D.形成与美苏对峙的第三方力量 |
读下图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3AEM”意为“财政贷款”), 作者的主要意图是反映美国()
A.倡导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
B.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
C.对苏联提供经济援助 |
D.帮助欧洲经济复兴 |
美国外交家乔治凯南在1946年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次年,他告诫美国应该奉行一个长期的政策,并要保持“坚定与耐心”。这些言论()
A.力主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 |
B.夸大了美苏之间的分歧 |
C.力图缓和与苏联的关系 |
D.批评冷战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