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诺门罕是位于内蒙呼伦贝尔盟与外蒙之间的一片荒原,旧译“诺门坎”。1939年5—9月,日本与苏联在这块不毛之地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双方调用了除海军以外的所有兵种和现役装备,最终日本惨败。
材料一:苏军首次实施了空降作战、进攻防御和夜间强光照明战术,采取了电子干扰战和心理战。苏军早就通过谍报网搜集到了日军军事情报,并进行了战前准备,利用哈拉哈河左岸蒙古高台的优势和合理的战略战术,在开阔的平坦地形上有明显优势机械化战法,在诺门罕张网以待。
——摘编自日本军医松本草平回忆录《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等
材料二: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按德、日盟约,希特勒一再催促日本对苏开战。当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德国再次催促日本出兵。但日本鉴于诺门坎之战的惨败,不肯进攻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被诺门坎战役改变了。1 945 年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关东军许多部队一击即溃。
——摘编自何立波《诺门罕之战:关东军为何惨败于苏军》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军赢得诺门罕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诺门罕战争对二战进程的历史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著作简表

著作
时代
类别
《九章算术》
汉朝
数学
《齐民要术》
北魏
农学
《大衍历》
唐朝
天文历法
《本草纲目》
明朝
药物学

材料二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

姓名
生卒年
成就
哥白尼
1473—1543
提出太阳中心说
布鲁诺
1548—1600
提出宇宙无限论
伽利略
1564—1642
用望远镜观察天体
开普勒
1571—1630
发现行星绕太阳运行
牛顿
1643—1727
万有引力定律等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国与欧洲科技发展在研究领域、作用方面的不同。
(2)结合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的时代特点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3)从以上的比较分析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
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气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支撑了人口新一轮的膨胀。又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摘编自潘岳《人类文明转型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业发展对当时社会转型的影响。
(2)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史学观点?归纳工业文明形成的主要特点?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治自梭伦改革开始,到克里斯提尼改革时确立,伯里克利时代发展到顶峰……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
——沈芝《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
材料二 美国是一个宪政民主共和国,以宪法为最高准则,实行三权分立。其中国会拥有立法的权力,但它无权执法;以总统为首的政府机关负责行政,拥有执法的实权,但它既不能制定对自己有利的法律,也不能凭借主观想法任意诠释法律;法律和宪法的解释权在最高法院,由9名大法官负责。
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共同向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各内阁部长副署。
材料三  一、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三、其次为民权。故对于人民之政治知识能力,政府当训导之,以行使其选举权,行使其罢官权,行使其创制权,行使其复决权。四、其三为民族。故对于国内之弱小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并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独立。……
——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民国十三年)
(1)根据材料一说明雅典民主制度传承后世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政治文明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法国总统和美国总统的权力的不同点?
(3)依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在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有哪些体现?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谈影响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对峙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演变。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外交政策,取得了重大外交成果。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标志是什么?中国在50年代的国际舞台上先后参加了哪两项重大的外交实践活动?
(2)分析导致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而中国外交在20世纪七十年代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3)试结合中国在参加当今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重要活动表现,谈谈中国外交对国际社会起到的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