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2日两会热点:201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4%,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2015年被有些人认为将是“近年来经济运行压力最大的一年”,也有人疑问,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是否会“断挡失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汉唐相比,宋代经济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商品经济成分在传统社会母胎中的急速成长。宋代仍以农业立国,但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之基础上,已经生长出城市、纸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工商业文明因子,雇佣劳动、包买商惯例、商业信用、集资合伙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可觅,已然处在迈向近代社会的前夜。特别是南宋东南沿海地区,在海外贸易的拉动之下,一个崭新的开放型市场开始形成,于是汉唐时期“头枕三河,面向西北(草原)”的立国态势一变而为“头枕江南,面向海洋”。遗憾的是上述进展并未结出近代化之正果……
——葛金芳《唐宋变革期研究——宋代经济:从传统向现代的首次启动》
材料二 从1765 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1765年时,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然而,到1914时,欧洲诸强国已并吞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这种控制或者是直接的,如在印度和东南亚,或者是间接的,如在中国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斯塔夫理阿诺斯[美] 《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已然处在迈向近代社会的前夜”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表现。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欧洲从1765至1914年 “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的因素。面对当前的经济压力,全球化中的中国应持什么态度。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全球扩张的一个重要表现。其目的在于摧毁东亚大陆的最后一个反共堡垒,削弱美国和西方在整个远东的地位。美国决定介入朝鲜战争。6月27日,杜鲁门宣称:“共产党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美国在太平洋的安全”,接着,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1951年,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建立起从日本、琉球群岛、中国台湾、菲律宾到澳大利亚的所谓“防务岛屿链”。进入21世纪,为了遏制亚洲各主要国家的经济生命力,美国的“岛链”概念被正式化、战略化。
——百度百科
材料二1971年,前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日瓦戈医生》在意大利正式出版,该小说对十月革命前后的政权更迭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进行反思和质疑。美国政府不遗余力地使小说评上诺贝尔文学奖,并组织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悄悄发行。时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说:“深入到这些政治上不成熟、缺乏经验的群众中去,争取他们的支持,作为其代言人。如果发生这种情形,共产党就可能发生奇怪的结果:因为普遍的一般党员,只习惯于服从铁的纪律和服从上意,不谙妥协、调和的艺术。因此之故,一旦发生某种变故,捣乱了党作为政治工具的团结之功效,苏俄或许会一夕之间变天,由最强大的国家沦为国际社会中最弱、最悲惨的国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岛链”战略形成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采取了哪些抗衡苏联的战略手段?产生了什么结果?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他们都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洛克认为私有财产制是合理的、天然的,自然状态中是可以有私有权的;而卢梭认为在自然状态中找不到任何社会不平等的基础,因此,自然状态中不可能有私有权的存在。在关于政体的主张方面,洛克主张人民把自己的权力托付给政府,主张君主立宪制,而卢梭认为人民主权,卢梭在这一方面还建立了一套人民主权理论,主张主权不可转让,这就意味着卢梭反对代议制和议会制,希望过小国寡民的生活向往古典城邦的共和制,希望进行直接民主。
——摘自《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概括洛克和卢梭思想的异同。
(2)结合所学概括洛克和卢梭思想对本国的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女性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体现,是近代社会变革不可回避的话题,并成为衡量社会变革程度的标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传播本教派的教义,扩大新教影响,争夺更多的信徒,路德极其重视教育,他强调国家兴办学校,教育应在所有等级的儿童中得到普及。他认为,开展学校教育不仅有利于教会,也有利于国家。因此,他要求国家应强迫所有儿童不分男女与贫富都要入校学习,父母要对自己的子女受教育负责,而教会更应积极地办好学校教育。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路德希望成立女子学校,女孩子在学校里可以每天用德语或拉丁语读一个小时的圣经。路德的教育计划的实施者菲利波·梅兰托内曾下令建立由女教师任教的女子学校,女学生在那里学习1—2个小时,学习期限为1—2年。
——《宗教改革时期的女性》
材料二维新派兴办女学是基于他们思想深处的人权观念和平等观念。更突出的是,他们不仅把兴办女学停留在理论探讨上,而且把它变成实际行动……维新派在19世纪后期所掀起的创设女学堂活动,可谓轰轰烈烈,其规模、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连封建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和开明派也参加进来。
——陈文联《近代中国男女平等思想的历史考察》节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马丁·路德的教育观及该教育观所产生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维新派关于兴办女学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13年9月7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图2),这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尽管“丝绸之路经济带”目前来看还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构想,但这一构想思维开阔,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深远意义,不断引来各方广泛关注和热议。
请你参考与图1相关的历史知识,从不同角度推介“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构想。(要求:结合历史,至少两个角度,表述简洁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16世纪中叶,欧洲天主教耶稣会开始派传教士在广州附近、澳门传教,后利玛窦等来华,先后在肇庆、韶州、南京、南昌、北京等地传教。利玛窦传教方式是知识传教,他把带到中国、或在中国自制的奇器有西洋镜、自鸣钟、地球仪、干罗经、世界地图及精美的油画圣母像等,公开展出,吸引乡绅、官僚士大夫,所宣传的西学涉及天文、历算、地理、数学等方面,这都与中国社会特别是君主专制需要有关。明末清初,西学传播范围,主要限于士大夫中间,如徐光启、李之藻、扬廷筠、王征、王锡阐、杨文鼎等,他们与传教士合译了许多西方著作。1775年,耶稣会被解散,西学传播第一阶段结束。
——摘编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等
材料二1807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东来,是第一个新教来华传教士。……揭开第二阶段西学东渐序幕。鸦片战争结束后,传教士的活动从南洋转移到中国东南沿海。从1843年到1860年,香港的各通商口岸出版西书434种,其中宗教类329种;属于天文、地理、数学、医学、历史、经济等方面的有105种。这一时期,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主动的了解、吸纳西学,有的以独立身份参加译书工作。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文化渗透从沿海向内地更大范围扩展。从1860年到1900年,各种新式学校、教会医院以及报纸、杂志等宣传媒体大量涌现,西学影响扩大到社会基层。由于洋务运动兴起,政府开始主动吸纳西学,翻译、介绍西方兵工文化、科技技术,成为中国输入西学的主体部分。甲午战争后,为救亡图存,以进化论为灵魂、以革故鼎新为主题的书籍、各种变政历史、亡国历史、维新传记纷纷出版。四十年中,共译西书555种,涉及哲学、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应用科学、游记、杂记、议论等。
1900年八国联军之役到1911年清朝覆亡,是西学东渐的结束期也是高潮期。这一时期西学的影响极大地扩展,并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译书的数量极大;内容上以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为主转为社会科学所占比重加大,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的著作成为革命志士的神圣经典;方式上从以前直接翻译引进,变为由日文转译,转口输入西学为主要途径。
——摘编自吴小如主编《中国文化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的西学东渐与明末清初的相比,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