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亚士说,他们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材料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的主要含义是( )
| A.传播基督教教义 | B.传播近代自然科 |
| C.传播人文主义 | D.传播先进生产方式 |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次大会
| A.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
| B.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
| C.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 D.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 |
山东邹平农民刘宗水从1963年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记录和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农村社会历史的变迁。其中1981年10月23日是这样记的:“到二队分地,过午四时,大片地已分完,只有自留地和饲料地未分……”。材料中的“分地”
| 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 | B.确立了市场经济发展目标 |
| 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D.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的发展 |
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一外交实践
| A.形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
| B.开创了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
| C.确立了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
| D.丰富了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
菲力普·肖特在《毛泽东传》中说:“在当年(1970年)国庆节那天,周恩来带着埃德加·斯诺(美国记者)夫妇,去和毛在天安门上拍照。这是一种空前的姿态:从未有一个外国人获得过如此殊荣。‘很不幸’,基辛格以后承认,‘他们的表达方式太曲折了,我们西方人粗疏的心灵完全错失了这一关键点’,在过了一段长时间后,他才意识到……。因此,第二年春天,毛做出一个甚至连鲁笨的美国人都能够理解的姿态”。材料表明
①中美友好交往的大门即将打开
②与美国的对话得到毛泽东的支持
③中美关系的改善存在一些障碍
④中美关系的改善既有渐进性,也有曲折性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955年,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说:“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这表明中国政府
| A.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 B.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C.推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
| D.愿意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