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有九。”因此,“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下列哪项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 A.洋布、洋棉,美观耐用,价格便宜 |
| B.手工纺织无法与外国机器纺织抗衡量 |
| C.外国人可以在中国自由通商 |
| D.中国关税低,有利于外国倾销其商品 |
《辛丑条约》中的哪一条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A.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抗侵略 |
| B.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
| C.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
|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中外反动势力“合作”的新格局形成的政治基础是
| A.清政府屈从于外国侵略者的压力 |
| B.中外反动势力的根本利益相同 |
|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打”后“拉”的策略 |
| D.慈禧太后和奕訢主张“尽心议和” |
近代列强采取“以华治华”的政策来维护其在华利益,它能够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近代列强与近代中国的反动政府存在着共同的利益 |
| B.近代中国的反动政府需要得到列强的大力扶植 |
| C.近代列强需要近代中国反动政府作为其统治中国的工具 |
| D.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和对列强的沉重打击 |
“府院之争”的激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 A.国会内各派政客之间的权利 |
| B.南方军阀之间的地盘之争 |
| C.是否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
| D.美国、日本争夺对华控制权 |
辛亥革命爆发后,英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已经不可救药 |
| B.袁世凯较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 |
| 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在华利益 |
| 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国内秩序” |